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目前,全國已經建成6.4億畝高標準農田,2020年有望達到8億畝”,11月20日舉行的“2019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說。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主辦方供圖
科技已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
張桃林表示,科技已成為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出了突出貢獻,并推動實現了三個歷史性轉變,即從“靠天吃飯”到“旱澇保收”的歷史性轉變。目前全國已建成6.4億畝高標準農田,2020年有望達到8億畝,2022年達到10億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10.58億畝。從“人扛牛拉”到“機器換人”的歷史性轉變,2018年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9.1%。從高投入、拼資源、拼消耗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發展的歷史性轉變,我國以“一控兩減三基本”為重點,大力實施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畜禽糞污、秸稈和農膜基本資源化利用等重大行動,取得積極進展。
強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張桃林說,農業科技發展要聚焦“四類任務”,首先要聚焦國家糧食安全。圍繞土壤改良與耕地治理、品種更新換代、穩糧提質增效和防災減災、機械智能設施裝備研發等重點領域加快創新突破,在良地、良種、良技、良機上下功夫,強有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其次要聚焦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三要聚焦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要加快綠色投入品、節本增效、生態循環等產品及技術模式研發,加大投入品減量及替代、農業低碳及資源循環利用、農村生活污染治理及改廁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究力度,有效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態環境退化趨勢,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和生態產品供給。四要聚焦把握未來農業發展主動權。面向國際前沿,加強前瞻布局,著力突破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
張桃林表示,助力農業科技的發展,將推進“四大舉措”。要聚焦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平臺。要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要強化科技組織方式創新,推動科研、推廣與培訓“三大體系”融會貫通。要加快開放交流合作步伐,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積極參與和主導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工程,發起和組織國際科技合作計劃,提高我國在全球農業科技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規則制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