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劉曙甲 劉志偉 余波)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油菜生產再獲豐收,夏收菜籽總產1348萬噸,比上年增加45萬噸,增長3.4%。據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下稱油料所)所長、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王漢中介紹,2013年油菜生產實現了單產、面積、總產和含油量“四增長”。
王漢中說,“十一五”以來,油料所新培育出中雙和中油雜等系列高產、高抗、高效油菜新品種28個,在全國年均推廣3500萬畝左右,覆蓋全國油菜種植面積的35%左右,為推動我國油菜品種更新換代、提高油菜單產和含油量水平以及促進優質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油料所聯合有關單位協同攻關,研發出集品種、農藝技術、農機裝備于一體的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并依托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各試驗站,形成了覆蓋長江流域上中下游及黃淮主產區的示范推廣網絡。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可使油菜耕播和收獲效率提高50—80倍,減輕油菜生產勞動強度,提高了油菜生產效益和農民種植積極性。
王漢中介紹,結合農業部糧食增產模式攻關計劃,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依托油料所組織力量調研提出了生產急需的10項產業技術,即早熟“三高”品種、適時早播等,為促進油菜生產機械化、輕簡化、集成化、規模化、標準化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