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聯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江西省養蜂所、山西農大、貴州現代農業所和恩施農科院等單位,新研發了一種蜜蜂重要害蟲大蠟螟的生物防治技術,填補了大蠟螟高效安全綠色防控技術的空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蜂群防治效果。中國農科院供圖
近十幾年來,世界蜂群數量下降引起了養蜂人、科學家和公眾的擔憂。大蠟螟是一種世界性的蜜蜂害蟲,尤其是我國本土蜂種中華蜜蜂的主要害蟲,其幼蟲取食蜂群巢房,影響蜂群健康,對養蜂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目前,主要采取強群飼養和保持蜂箱衛生清潔等預防措施,高效、安全的大蠟螟綠色防控技術尚屬空白。
盡管蘇云金芽孢桿菌(Bt)具有防治大蠟螟的潛力,但幾個限制性的問題阻礙了其廣泛應用:缺乏科學的大蠟螟生物測定方法;尚未篩選出對大蠟螟幼蟲具有高殺蟲活性的Bt菌株,低效Bt應用極易產生抗性;采用噴灑和浸泡等常規方式直接將Bt施加到蜜蜂巢脾或巢礎上,會造成蜂蜜、花粉和蜂蠟中Bt芽孢的殘留。
研究團隊采用自主建立的大蠟螟毒力測定和蘇云金芽孢桿菌(Bt)室內殺蟲活性測定方法,篩選出一株對大蠟螟高效和對蜜蜂安全的蘇云金芽孢桿菌BiotGm。
根據大蠟螟幼蟲的覓食習性,該團隊將對大蠟螟幼蟲具有高引誘作用的誘餌與具有高殺蟲活性的BiotGm相結合,并引入了一種保護裝置來防止蜜蜂意外接觸含BiotGm的誘餌,構建了一項突破性的綠色防控新策略。這種雙管齊下的方法,不僅增加了害蟲接觸Bt的機會,提高了Bt的殺蟲效果,還避免了蜜蜂接觸Bt的可能性。
通過蜂群對照試驗和我國中華蜜蜂主要飼養區14個合作社4000多群蜂群試用,結果表明該技術可有效保護蜂群免受大蠟螟的危害。該研究為實現大蠟螟的綠色、高效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持,對保護我國中華蜜蜂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和基本科研業務費等項目的支持。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42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