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2月9日電(記者瞿劍)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長孫日飛9日在國家蔬菜科技與產業創新聯盟成立大會上透露,我國蔬菜的平均產量目前約為每公頃34.5噸,比歐美發達國家低30%以上,而肥水消耗量顯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當前蔬菜產業科技在產品商品品質、水肥藥等生產投入品、機械化和智能化、產業化組織等四方面仍然面臨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亟需搭建國家級蔬菜科技與產業創新平臺來解決。
孫日飛介紹,我國蔬菜產業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首位。2016年蔬菜總產值首次突破2萬億元,已超過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總產值之和。但要由蔬菜大國發展成為蔬菜強國,必須高度重視產業科技面臨的四大突出問題:一是蔬菜產品商品品質(外觀品質、耐儲運性)、風味和營養品質亟待提升,亟需培育適于機械采收的優異蔬菜新品種。二是水、肥、藥等生產投入品利用率不高導致單產及效益低下,化肥浪費率超過30%。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導致蔬菜產品安全隱患突出,農藥超標引起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三是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程度低。目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蔬菜生產已基本實現全面機械化,智能化農機應用水平高。國內智能化農機研發和應用水平總體處于初級階段,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嚴重阻礙了集約化、專業化蔬菜生產進程。四是產業化組織發展嚴重滯后。我國蔬菜生產主體現階段仍以散戶為主,農事托管型社會化服務缺失,專業化蔬菜供給鏈、農資供應鏈、產品流通鏈、技術服務等各環節割裂,導致問題產品不可追溯,質量安全無保障。
新成立的國家蔬菜科技與產業創新聯盟,意在集聚全國蔬菜科技和產業優勢資源和力量,積極促進蔬菜科技協同創新與產業組織機制創新,建立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生產模式,打通蔬菜供給、技術服務、流通各環節,加速實現創新驅動蔬菜全產業鏈式一體化發展的戰略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方智遠研究員擔任首屆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