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月24日電(記者瞿劍)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周雪平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細胞生物學等手段揭示了植物雙生病毒致病新機制。相關研究成果新近發表于國際病原學權威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上。
周雪平介紹,雙生病毒是世界范圍內普遍發生的一類植物DNA病毒,在全球番茄、煙草、棉花、玉米、小麥、豆類、木薯等經濟和糧食作物上造成毀滅性危害。該團隊在前期研究中發現雙生病毒伴隨的衛星分子編碼的bC1蛋白是一個重要的致病因子,也是一個RNA沉默抑制子,并揭示了雙生病毒利用bC1蛋白逃避植物利用RNA沉默防御病毒侵染的分子機制。但我國約60%的雙生病毒并沒有衛星DNA伴隨,那么,這類病毒又是如何在植物上致病呢?
該團隊利用云南番茄曲葉病毒(TLCYnV) C4作為誘餌對煙草的cDNA文庫進行篩選,成功篩選到與C4互作的肝糖原合成酶激酶3蛋白NbSKη,通過PVX表達體系與反向遺傳學方法證明TLCYnV C4與 NbSKη的互作決定了病毒癥狀的產生。利用細胞生物學等手段發現C4與NbSKη互作后改變了NbSKη的亞細胞定位,使NbSKη在細胞核中的積累量降低。進一步研究發現,在健康植物中NbSKη能夠在細胞核中磷酸化細胞周期蛋白D (NbCycD1;1),促進26S蛋白酶體對NbCycD1;1的降解從而負調控細胞分裂;而C4與NbSKη互作后引起NbSKη在細胞核中積累量的下降干擾了NbSKη對NbCycD1;1的磷酸化,增加了NbCycD1;1的穩定性,促進已分化的植物細胞進入細胞周期,從而創造有利于雙生病毒復制的細胞環境,并在葉表面引起組織突起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