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最后一天,在北京東城區匯文小學里一片歡聲笑語,從食堂飄出的陣陣香味,更讓校園里的孩子歡呼跳躍。原來這是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在北京匯文小學開展“馬鈴薯主食化校園行”的活動現場,飄出的用馬鈴薯制作的各種糕點食品的味道,孩子們盡情地品嘗著方糕、千層酥卷、黃包等36種用馬鈴薯粉制作的美味點心……走進校園,以營養要從娃娃抓起為切入點,關注小學生的食品營養教育建設,我國農業領域的科學家面對面給孩子們做馬鈴薯營養科普報告,宣傳營養健康知識,開啟我國馬鈴薯主食化科普宣傳工作新模式。
學校與院所互動力推科普進程
作為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項目主要完成單位,在今年3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曾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馬鈴薯主食科普開放日活動。北京匯文小學師生在校長鄭智學的帶領下走進農產品加工所,了解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與營養健康知識,觀摩馬鈴薯主食產品的加工過程。
北京匯文小學擁有百年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以重視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生存技能、培育職業化人才著稱,自建校以來人才輩出。“在得知匯文小學師生對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方面的濃厚興趣,深感社會責任重大。希望通過開放日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國家馬鈴薯主食化戰略,了解和學習食品科學與食品營養知識,從小做起,增強身體素質。”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所長戴小楓表示,“農產品加工所肩負著向青少年開展科普宣傳的責任與義務,肩負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使命。德育是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障,培育科技創新人才要從孩子抓起。”談及未來合作,戴小楓希望農產品加工所通過課程共建、教師互訪、聯合辦學等形式,與匯文小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育人才,尤其在推進馬鈴薯主食化戰略科普宣傳方面開展切實合作,攜手做好這一重要國家戰略的宣傳普及工作。
營養健康教育從兒童抓起
什么是主食?它有什么重要作用?馬鈴薯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怎樣吃最健康?如何挑選馬鈴薯?我國目前馬鈴薯生產銷售現狀和趨勢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在北京匯文小學報告廳,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傳統食品加工與裝備研究室主任、碩士生導師張泓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食品化學與營養研究室研究員、博士后導師木泰華兩位薯類加工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為百余名小學師生做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科普報告。在座的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斷地提出各種問題。
“主食主要是指供應人們一日三餐、滿足人體基本能量需求的主要食品。傳統的主食一般指能夠滿足人體基本能量攝入需求的食品,如饅頭、面條、米飯、包子、餃子等。主食主要提供能量,其能量是指碳水化合物。在我國主食的種類中,面制主食的種類包括饅頭、花卷、蒸餅、發糕、烙餅、花糕、面條、面片、拉面、刀削面、拉條子等。”張泓為孩子們講解主食的基本知識。
那么馬鈴薯主食有哪些營養,對人體有何重要作用?張泓說,馬鈴薯營養價值豐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人體所需營養元素,特別是禾谷類糧食所沒有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具有低熱量、低脂肪,優質蛋白,氨基酸組成合理,營養價值高的特點。對防治各種慢性疾病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張泓還特別給孩子們講述了中國唯一火星項目志愿者的體驗:300天頓頓吃土豆,完成了520天的模擬火星往返封閉試驗。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教員、中國唯一參加“火星-500”試驗的志愿者王躍來,其中前300天的“盤中餐”都吃土豆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木泰華又為孩子們介紹了我國馬鈴薯主食化產品目前的一些情況,包括種植的幾大品種和已開發出的各種主食和糕點等。
現場品嘗多滋薯味
在匯文小學的教職工食堂,當天的午餐就是用馬鈴薯粉面條制作的炸醬面和打鹵面,每個年級則得到了一大袋的馬鈴薯饅頭。老師們首次品嘗馬鈴薯粉面條,談論著它的口感、口味,互相交流著感受。記者和專家一起,共同品味馬鈴薯粉面條制作的炸醬面,咀嚼在口中,并未感到與普通小麥粉面條有何不同,只感覺面條很順滑,似乎勁道勁兒稍遜色。有人解釋,煮面條應該一出鍋就吃口感最好。果然,第二鍋的面條口感優于頭鍋。看來火候很重要。
中午聽科普講座的是匯文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對各種知識已有一定的認識。在聽報告的不知不覺間,科普的種子已經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里。學校領導表示,希望在座的同學們長大后也投身到我國農業科學領域的研究。
下午現場試吃各種馬鈴薯產品,讓孩子的興趣點驟然提升。在產品展示現場分為兩個區域,一個區域的桌子上擺滿了36種各色糕點,另一個區域的桌子上擺放著各種馬鈴薯制品,工作人員向孩子們介紹產品特色和營養價值。孩子們排隊來到試吃現場,用牙簽將不同口味、品種的糕點送入口中,互相交流著感受。
記者在報告會后隨機采訪了幾位同學,他們表示非常喜歡兩位科學家的科普報告,過去從不知道小土豆這樣不平凡,營養價值如此豐富,也學到了土豆怎么去皮、家庭土豆去皮小巧門和土豆切開為什么會變黑等許多小知識。
“我今天知道了如何挑選土豆,圓的面,長的黏。圓形土豆屬于粉質土豆,口感較面,適合用來燉、燒、蒸等;細長土豆品種則較黏,不容易煮爛,適合炒著吃。”一個小女生對記者說著她學到的有關知識。一個小男生說,他學會了如何更快更好地刮土豆皮。另一個男生說,他長大了也要學科學家們研究土豆……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表白自己的心得體會。
近幾年在全國兩會上,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呼吁,我國的營養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加大培育孩子的營養教育觀念。北京匯文小學校長鄭智學表示,已有百年歷史的匯文小學秉承“孝悌育德、智勇報國”的校訓,十分珍惜與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互動參觀交流的學習機會,通過與專家近距離的交流和實地參觀,讓學生們切實了解到國家馬鈴薯主食化戰略的重要意義,親身體會到食品加工生產的全過程,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匯文小學愿與農產品加工所一起合作,邀請專家走進校園、開設課程、舉辦科普宣傳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了解食品科技發展進程,了解馬鈴薯主食化戰略和工作進展,逐漸培育孩子的各種營養理念。本報記者 王小萱 文/攝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