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于6月18日在京揭牌。該院通過建立多學科交叉互補、科研與教學融合互促、院地合作聯動發展的鄉村振興科研成果轉化和人才培育平臺,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記者了解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機遇期,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自2018年下半年起,啟動組建“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為“一農”向“三農”轉變提供科技支撐的重要舉措。
鄉村振興學院組建以來,學院按照“邊籌備、邊教學、邊科研、邊出成果”的方針,組建了8個教研組和16名科研師資隊伍,在全國率先開設了《鄉村振興理論與實踐》研究生必修課;先后在河南蘭考、福建南平和山西呂梁等地開展鄉村干部和科技人員培訓,累計培訓科技扶貧與鄉村振興等方面人員3000多人;初步構建了以“農經觀察”為載體的鄉村振興學術體系,以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總要求”為主要授課內容的鄉村振興教學體系,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攻方向的科研體系,以傳播普及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為內容的培訓體系,以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示范縣為載體的鄉村振興試驗示范體系,以及以“田間課堂”為載體的技術服務體系等鄉村振興學院體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撐。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下圖)強調,中國農業科學院將瞄準鄉村振興戰略需求和農業農村發展實際,舉全院之力,堅持高起點、大平臺、強聯合、重開放的建院方針,全面統籌中國農業科學院相關研究所和創新團隊優勢資源,聯合國內涉農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以及鄉村實驗和推廣基地,加快健全鄉村振興學院五大體系,探索體制機制與管理創新,將中國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學院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鄉村振興戰略理論研究機構、“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人才培養基地、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樣板。
據悉,中國農科院鄉村振興學院設在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學院力爭到2025年,構建較為完善的鄉村振興教育體系和科研體系,健全運行機制,產出一批成果,形成較大的學術影響力,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到2035年,建成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鄉村振興戰略理論研究機構和人才培養基地,培育一批鄉村振興戰略理論研究的領軍人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重要的理論創新和政策創設支撐,輸送一大批高層次的鄉村振興一線管理人才;到2050年,學院鄉村振興學科實力和科研教學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成為國際知名鄉村發展領域的智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