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新聞網]12項“營養健康”新技術或將帶來餐桌革命
你能想象嗎?利用大數據可以讓加工的羊肉變得更加美味,一個智能化無人生產車間居然可以包出傳統的手工餃子,而一臺小小的便攜式儀器則可以迅速地檢測出花生的品質……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18年中農科“營養健康”食品科技投資路演發布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的專家們向公眾發布展示的12項營養健康與食品智能制造的最新技術,讓人們看到了未來餐桌上可能發生的巨大變化。
據介紹,這12項營養健康與食品智能制造最新技術都是中國農科院加工所創新團隊近年來的科研成果,它們分別是:馬鈴薯主食化系列產品與裝備、基于腸道營養的石斛加工技術與營養功能系列產品、便攜式花生品質快速檢測技術與裝備、畜禽骨高值化加工技術與裝備、中式菜肴自動化工程全程解決方案、基于腸道中酶的精準營養和醫療、甘薯莖葉青汁粉及多酚系列產品生產技術、無麩質即食微波玉米發糕工程化全程解決方案、高品質羊肉工業化加工技術全程解決方案、基于半脫脂花生加工技術的新型系列營養產品、零添加燕麥乳加工技術與裝備、聯合負壓低溫加工干燥技術與裝備。
“2020年我國將全面進入營養健康新時代, 作為農產品加工科研領域的國家隊,我們要建立適合中國人的營養健康飲食模式,大力推廣以營養健康和食藥同源為導向的技術成果,著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和創新優勢的中式食品工業化、個性化精準營養食品制造、基于工業4.0的智能化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敝袊r科院加工所所長戴小楓研究員認為,中國進入營養健康新時代,以精準營養為目標的農產品加工業,也將成為金融投資的關注重點。他希望探索一條農業科技走進市場的道路,和市場水乳交融,“四鏈融合”,產學研政一體化發展,產生更好的化學效應。
據悉,此次投資路演發布會旨在為科技和金融合作搭建一個共享交流的平臺,發布會吸引了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產業引導基金、股權私募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等投資機構和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代表參加。來自天津的一名村支書表示,中國農科院展示的12項技術成果讓他大開眼界,也讓他看到了營養健康領域的發展機遇。
央視新聞主編、財經評論員蘇培科表示,通過此次發布會,讓投資人對現代化農業有了更多認識,加工所的技術成果,通過從市場出發,與金融投資界的結合是一個很偉大的嘗試。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