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區三州’為代表的我國深度貧困地區與現有中蜂適宜養殖地有超過90%的重疊。”長期奮斗在扶貧攻堅第一線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以下簡稱蜜蜂所)專家發現,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蜜蜂正是最佳的生態承載體。
近年來,蜜蜂所專家團隊深入全國14個特困片區,足跡踏遍特困片區22個縣市,讓蜂業科技創新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闖出一條具有蜂業特色的“甜蜜”致富之路。
不解“蜂緣”打造“寧陜模式”
位于陜西省南部的寧陜縣是“南水北調”的重要水源地和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該區域內有大量椴樹、漆樹、五倍子、板栗等優質蜜源植物,是中蜂的天然棲息地。據蜜蜂所專家測算,載蜂量至少10萬箱,年產優質蜂蜜至少1000噸,產值可超過1億元。
養蜂承載著當地百姓的脫貧致富夢想,全縣有2160余戶農戶從事中蜂養殖。曾經當地養蜂主要靠天,蜂農希望提高養蜂技術卻不知從哪做起。
蜜蜂所專家團隊深入寧陜調研,積極開展扶貧扶智工作,并確立了飼養室研究員李建科作為對口寧陜幫扶責任專家。從此李建科帶領團隊與寧陜結下了不解的“蜂緣”。
“當地雖有養蜂習慣,但老百姓并不會科學養蜂。”李建科表示。
研究團隊發現,當地主要靠傳統觀念養蜂。土法樹洞養殖管理粗放;毀巢取蜜,常常是將帶有蜜蜂幼蟲的蜂巢取出弄碎、制作土蜂蜜。這種殺雞取卵的落后生產方式,其產品衛生標準和質量難以保證。
不僅如此,他們的飼養技術也不過關。最困難的是蜂病防治難,蜂農對蜜蜂重要病蟲害缺乏認知和防治手段,尤其是對于中蜂“絕癥”——中囊病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對此,李建科帶著先進的養蜂理念和養蜂技術,在8個月時間內先后6次深入寧陜開展科學養蜂技術、蜂病防控、蜂種選育和產品加工等環節技術指導,開展現場培訓,向貧困地區群眾培訓便于管理的活框取蜜養蜂方式,有效解決了中蜂的現代化飼養技術問題、“中囊病”防控問題。
有了科學養蜂的保駕護航,短短幾年,寧陜全縣中蜂數量由不足4000箱發展到1.8萬箱,蜂蜜產量126噸,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產業初具規模。今年8月寧陜縣被授予“蜂業提質工程示范縣”稱號。
快速檢測為質量安全護航
質量安全、產品優質是農產品的生命線。圍繞這條生命線,蜜蜂所專家刻苦攻關,助力貧困地區養蜂業向安全、優質、標準化方向發展。
上世紀80年代,蜜蜂所研究員楊冠煌等中蜂養殖專家連續多年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開展中蜂活框飼養技術研究及推廣示范,幫助當地建立養蜂技術推廣和管理隊伍,為恩施養蜂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然而,在2015年和2016年,鶴峰縣和利川市發生食用蜂蜜造成中毒死亡事件,恩施蜂蜜陷入全面滯銷,產業面臨崩潰。為此,蜜蜂所質檢中心主任、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產品質量控制與安全評價崗位科學家李熠研究員深入山溝開展有毒蜜源植物排查和調查處理。
問題導向,危中求機。通過攻關,李熠帶領科研團隊終于探明有毒蜜源植物,并成功研制出蜂蜜中雷公藤甲素檢測試紙條。至今,每到雷公藤開花時節,專家們都要到鶴峰縣調查并取樣回實驗室研究分析。
如今,測試紙條已在鶴峰縣蜂蜜生產和收購環節推廣應用,只需要3~5分鐘即可判斷蜂蜜中是否含有毒成分,徹底解決了困擾當地幾十年之久的難題,為恩施州發展中蜂產業鋪平道路,也為保障云貴地區、橫斷山區、武陵山區的蜂蜜產品質量安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專家質量安全護航、科學養蜂指導,鶴峰國鑫家庭農場的喻明國探索建立了“中蜂1528精準扶貧模式”,即1戶貧困家庭飼養5群中蜂,培植2畝淡季蜜源植物,當年收入不低于8000元。今年,192個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目前該模式正在周邊市縣進行推廣。
所地合作開辟“隴南模式”
從2015年起,蜜蜂所在秦巴山區特困地區隴南市開展了定點蜂業扶貧工作。蜜蜂所副所長楊永坤在隴南市掛職副市長時,開啟了蜜蜂所與隴南市近4年的蜂業扶貧之路。
蜜蜂所專家考察發現,當地發展中華蜜蜂具有極其優越的生態條件和資源優勢。全省651種蜜源植物中隴南市徽縣就有540多種,是甘肅省森林覆蓋率最高、樹種最多、植被最好的地區。專家預測,隴南蜂產業總體發展潛力可達60萬群。
2015年,楊永坤牽線蜜蜂所與隴南市政府簽訂《所地科技合作協議》,確定把隴南建設成蜜蜂所的科研示范基地。3年間,蜜蜂所專家多次深入徽縣和兩當等縣,開展中蜂資源考察和調查研究,跑遍了90個貧困鄉鎮、500多個貧困村,獲得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為精準施策及推進蜂業技術應用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專家們還協助打造徽縣榆樹鄉茍店村、嘉陵鎮嚴坪村、武都區裕河鎮鳳屏村、成縣二郎鄉趙壩村、宕昌縣好梯鄉馬家山村等一批養蜂專業村社,部分貧困戶通過中蜂養殖實現了脫貧。徽縣僅出售蜂種收入就近500萬元。
多年來,蜜蜂所積極安排蜜蜂飼養團隊、病蟲害防控團隊、質量安全團隊專家科技幫扶隴南,協助當地聯合制定養蜂業發展規劃、構建標準化生產體系,并借助國家優質蜂產品科技創新聯盟打造出隴南蜂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等,助推隴南市蜂業扶貧工作。
經過努力,隴南市蜂產業成效斐然。由于大面積普及中蜂新法飼養技術,活框飼養率達到25%以上。2018年隴南市中蜂養殖規模達到26.19萬群,產值達2.19億元,占全市農民經濟收入的15%以上。
如今,隴南市中蜂養殖量已經占到甘肅省的60%,成為當地助推精準脫貧一張亮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