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供圖
鈉攝入過多、糖類攝入偏多、油多味好、紅肉吃得過多、蔬菜和水果吃得過少、奶類和豆類吃得過少、堅果吃得過少、吃得太精細……
這些是您日常飲食中的誤區嗎?
“吃”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頭等重要的大事。如今,人們早已不滿足于吃飽,還要吃得營養、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11月14日,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會吃才有健康——把健康之勺掌握在自己手上》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辦。該書介紹了健康飲食的科學理念和國人飲食的九大誤區,圖文并茂、簡明生動,以期引導大家正確地吃、吃出健康。
發布會上,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李祥洲介紹,近年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解決了溫飽之后,如何合理膳食讓飲食成為健康的助力,已成為黨和國家關注的重大問題,也是醫學和營養學等研究領域的重大課題。
在當前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有效控制的特殊時期,營養和健康這個話題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因應國家“健康中國”戰略和讀者大眾的迫切需求,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新近策劃出版了《會吃才有健康》一書。
該書作者、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在會上分享了該書的創作初衷。2020年春節,他回故鄉湖北陪同老母親迎接新春到來。1月23日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宣布“封城”,隨后整個湖北省疫情告急。
在湖北鄉下抗擊疫情的日子里,陳萌山分期把自己學習到的一些知識和想法,寫成十多篇科普短文,包括飲食的邏輯、飲食誤區、飲食健康理念和飲食文化等,與在鄂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員工和朋友們分享,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科學飲食、增強免疫力、保持身心健康。
這些健康飲食科普短文,就是這本書的基礎骨架。
這些短文傳播后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希望可以出版。陳萌山請該書作者、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孫君茂在原來基礎上進行充實優化,形成了一本圖文并茂的科普圖書。
陳萌山希望,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通過這種形式的分享,讓大家進一步樹立合理飲食理念,養成健康飲食習慣。
孫君茂在現場詳細介紹了當代中國人飲食存在的九大誤區,以實際案例講解了怎樣才能正確地吃、吃出健康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為該書做序。他寫道,食養天下人。當前食物供給與需求總量已經基本平衡,但食物內部結構是否合理?這需從百姓飲食健康的需求來考量。以吃飽飯為目標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吃得安全、吃的健康、吃得愉悅是當今社會的主流追求。這就要求我們農業生產部門要站在食物需求側,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在序言中寫道,必須要改變吃大魚大肉才是吃得好的錯誤觀念,而轉變為注重均衡營養和平衡膳食的科學理念。通俗地講,就是要把“吃出健康”這個新概念深入人心,進一步變成全民的行動。宣傳教育有“知、信、行”三部曲,首先是“知”,即提高廣大民眾的營養與健康知識。
兩位作者與現場讀者進行了友好暢聊,耐心解答讀者關于食品營養與健康方面的各種問題,并為現場讀者簽名,逐一滿足“吃貨”“食粉”合影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