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生態補償制度建設,是推進農業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提升農民福祉、構建全社會綠色低碳制度體系的重要任務。為了完善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生態補償機制基礎理論和評價方法,提高農業生態補償政策效能,近日,由中國農業綠色發展研究會理事長余欣榮、中國農業科學院梅旭榮研究員等合著的《農業產業綠色發展生態補償研究》一書正式出版發行。
該書從理論內涵、方法原理、政策實踐3個層面系統闡述農業產業綠色發展生態補償機制。綜合運用理論與實踐、定性與定量、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構建遵循市場邏輯的生態補償機制研究框架;提出外部效應“雙邊界”補償標準定價思路,融合多學科方法評估生態產品供給補償標準;建立以外部性內部化為導向的生態補償創新機制,探索回答農業綠色生產行為“為什么補”“補什么”“怎么補”等關鍵問題。全書的創新性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外部性視角界定農業綠色發展生態補償的內涵,劃分綠色生產技術生態補償的類型,包括:資源開發建設補償、資源保護利用補償、環境污染治理補償及環境質量提升補償等4個方面;二是從多邊界視角創設農業綠色產業發展生態補償標準定價方法,統籌兼顧理論研究縱向邊界、實踐應用橫向邊界及政策支付能力三要素,構建“生態價值-環境成本-經濟效用”三者有機結合的生態補償標準核算方法體系;三是全方位探明農業綠色產業發展生態補償政策實踐路徑,包括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視角探明政策方向與實施效果,從現代農業升級轉型視角歸納政策演進歷程與特征,從實現農業“碳達峰、碳中和”視角提出農業生態補償創新舉措。
該書為完善農業綠色發展生態補償機制基礎理論和評價方法探明了路徑,為提高農業生態補償政策效能提供了定量框架,為促進我國不同地區農業產業領域的生態補償政策實踐提供了有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