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1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主辦的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德州綜合試驗站“4422”綠色高產現場觀摩會在山東德州召開,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內蒙古農牧科學院、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50余專家參加了此次觀摩會。
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德州綜合試驗站站長袁亮介紹,2022年,德州小麥單產468.12公斤/畝,120萬畝“噸半糧”創建核心區小麥平均畝產達667.09公斤,臨邑縣翟家鎮“噸半糧”核心示范區高產競賽地塊小麥畝產達839.2公斤,打破德州市小麥單產紀錄。從產量上看,有高產的亮點,更有中低產的底色。會議提出,未來提單產的工作重點和方向應該是“三步走”:推動中低產大面積向高產轉變;高產水平下的穩產水平提升;高產再高產。實現“三步走”需重視的三個因素:雄厚的肥力基礎,特別是深層土壤肥力提升,夯實高產穩產基礎;抗逆高產品種,適應極端氣候頻發;全流程配套管理技術,關鍵環節技術到位。
由此,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德州綜合試驗站聯合德州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針對限制小麥增產的土壤質量、管理過程中的關鍵問題,融合團隊積累的化肥綠色增值技術(2021年中國農業農村十大新技術)、黃淮海小麥玉米綠色肥料減排減碳增產技術(2022年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小麥-玉米輪作種植體系深化肥沃層綠色噸半糧創建技術(2023年山東省農業主推技術),總結提出了“4422”綠色高產模式,即:四新(新品種、新肥料、新技術、新農機);四抗(抗寒、抗倒、抗病、抗干熱風);兩活(活稈成熟、提高根系活力);兩優(產量優、效益優)。
2022年11月底,雖然發生一次斷崖式降溫(氣溫從10℃下降到-15℃),許多麥田凍害嚴重。但德麥008、山農40、濟麥22等品種在這次降溫過程中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抗寒能力?!?422”模式高產示范田的初步測產結果顯示,小麥畝產達到785公斤,測產專家表示,通過加強灌漿期管理,產量有望在大災之年創造小麥畝產超800公斤的成績。
好的技術只有落地才是真的好技術。記者還了解到,國家小麥產業體系德州綜合試驗站探索建立了科研單位技術引領、種子和肥料企業農資支撐、種植大戶為主體、管理部門為保障的技術推廣新模式,成立科研-企業-農戶-管理多方力量融合的農業生產聯合體,目標是減少農民投入,提高作物產量和農民收入,提高和保護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推動新技術新成果真正落地開花結果。
此次活動得到了德州市農業農村局、天衢新區人民政府、抬頭寺鎮人民政府和德州市德農種子公司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