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一次,50萬二次,50萬第三次,成交!”
7月25—26日,第五屆全國種公牛拍賣會在內蒙古烏拉蓋管理區舉行。1頭來自內蒙古中農興安種牛科技有限公司純種牛繁育分公司的華西牛種公牛,成交價50萬元,成為標王。
本屆拍賣會共參拍62頭種公牛,成交種公牛56頭,總拍賣額達到1638萬元。其中,華西牛成交45頭,拍賣金額1278萬元。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攝
“俗話說‘母牛好,好一窩;公牛好,好一坡’。一頭母牛,正常繁殖一生只能產8—10頭牛犢;而一頭優秀種公牛一年生產的凍精,通過人工授精技術可給1萬頭以上的母牛配種。”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葉玉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作為肉牛業發達國家廣泛使用的優良種質推廣手段,種公牛現場拍賣在我國起步較晚,但起點高、發展迅速。
2018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在烏拉蓋管理區開啟了全國種公牛拍賣活動的先河,種公牛拍賣會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以往四屆種公牛拍賣會,成交186頭種公牛,總拍賣額達到2998.7萬元。其中,我國自主育成的華西牛拍出了66萬元的歷史最高價。”葉玉江說。
經過報名和初期遴選,本屆拍賣會共有來自湖北、河南、甘肅、吉林、云南、內蒙古、新疆等7個省(自治區)的18家肉牛核心育種場、種牛場及育種合作社的62頭優秀種公牛參加展示拍賣,其中華西牛50頭、西門塔爾牛10頭、夏洛來牛2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些優秀的種牛資源,將從這里走向全國,開枝散葉、開花結果,最終服務于產業、造福于社會。這也標志著我國肉牛核心種源在自給自足道路上的不斷邁進,加快了肉牛遺傳改良進程,促進了肉牛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使得我國肉牛產業逐步與國際種牛市場接軌。”葉玉江指出。
拍賣開始前,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和國家肉牛遺傳改良計劃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對參拍種牛進行了現場系譜檔案核實、生產性能測定和體型評定。國家肉牛遺傳評估中心采用基于麒麟操作系統開發的自主遺傳評估軟件,對參拍種牛的遺傳性能進行全方位評估。
“國家肉牛遺傳評估中心根據種公牛的生產性能和體型外貌,計算個體的中國肉牛選擇指數(CBI),該指數包含種公牛的體型評分、生長發育不同階段體重等。CBI值越高,表明種牛的遺傳價值更高。”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李俊雅介紹,同時,根據種公牛的基因組信息,計算中國肉牛基因組選擇指數(GCBI),該指數包含生長發育性狀、育肥性狀、胴體性狀和繁殖性狀,GCBI值越高,表明種牛的綜合遺傳性能越優秀。
基于評估結果,評估中心為每頭參拍牛制作卡片和圖冊,詳細描述其系譜信息、個體體型特征、CBI值和GCBI值,并根據綜合評價評選出金牛獎8個、銀牛獎20個,為競拍企業和個人提供了重要技術數據,幫助他們直觀了解每頭參拍種公牛的遺傳潛力。
“本屆拍賣會在總結前四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將室內拍賣、室外展示相結合,讓參拍種公牛在運動場中自由活動,幫助競拍者更直觀地感受每頭牛在自然狀態下的精神面貌、活動能力和飼養管理環境。”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張軍民說。
“通過這一平臺,各地區、企業、育種機構培育的優質種牛得到了全面展示,加強了畜牧企業、科研機構和各級政府部門間的交流合作,形成了推進現代化肉牛產業健康發展的強大合力,有利于優質種畜資源推廣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對推動種業科技創新、助力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張軍民說。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攝
在拍賣會期間,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肉牛種業科技創新、技術服務、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方面深度合作。在市場化推廣方面,雙方將通過種公牛拍賣會等形式,積極打造華西牛品牌,提升品牌價值,實現種牛優種優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