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測序與重測序基礎上,研究人員開展了主要蔬菜品質、抗病和抗逆等重要性狀的分子標記開發研究及相關基因鑒定和功能分析;構建了相應的群體,獲得了與性狀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24個;并且有些標記已在育種中用于輔助選擇;完成了6個功能基因的精細定位,9個功能基因的分離克隆……
這是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主要蔬菜分子育種與功能基因組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成績。
該項目首席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園藝學會理事長杜永臣介紹,研究人員圍繞黃瓜、白菜、甘藍、茄子、辣椒、西葫蘆等主要蔬菜作物,探索利用細胞育種新技術,創制優異新材料,培育優良新品種;利用小孢子或大孢子培養技術,已經獲得了黃瓜的不同基因型的DH群體50個,甘藍90個、西葫蘆40個、白菜150個,每個DH群體的株系都在40個以上;還獲得了白菜、甘藍、黃瓜異附加系、易位系或漸滲系材料累計達超過500份;利用上述材料培育出了8個新品種,包括359甘藍、沈農106、沈農107大白菜和溫室18號、津優401號、津優409號、南水3號黃瓜等新品種。
與其他作物相比蔬菜生產中病害種類是最多的,該項目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與主要流行病毒病的抗病基因連鎖的分子標記14個,與抗真菌病害連鎖的分子標記20個;同時還檢測到了番茄抗煙粉虱QTL位點 4個;利用建立的基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的抗病基因高效聚合技術,創制出了復合抗病性優異的育種材料20份,選育出優良抗病品種10個,并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蔬菜生產過程遇到的各種逆境環境是影響蔬菜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該項目研究團隊以番茄、黃瓜、甘藍、大白菜為研究對象,針對白菜耐熱、耐抽薹,甘藍耐抽薹、耐裂球,番茄耐鹽、耐旱、耐寒,黃瓜耐低溫等抗逆性狀,建立和完善種質資源抗性鑒定體系,構建多樣性豐富的遺傳群體和高密度的分子遺傳圖譜,并以此為基礎,開發出了20個與各種抗逆性狀連鎖的分子標記;利用獲得的標記進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創制出了一批優異的抗逆育種材料,育成了11個優良的抗逆品種。
杜永臣說,該項目開發出了26個與番茄、黃瓜、白菜、甘藍、辣椒和西瓜品質性狀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標記與目標基因遺傳距離小于5cM;通過資源篩選、鑒定和雜交選育,創制了品質性狀優良的一批育種材料,選育出了高品質的蔬菜新品種7個,并且有一大批優良組合在后續的鑒定篩選之中,該項目取得的成果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蔬菜品質育種研究落后局面的改變;項目共開發出了與各種重要農藝性狀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104個,克隆功能基因9個,育成新品種36個,申報專利24項,發表論文110篇,培養研究生44人。
同時,杜永臣建議要加快推進項目成果的應用,一是通過與企業合作以及各種宣傳,促進新品種在生產上的推廣;二是通過育種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數據共享,促進項目建立的各種技術在蔬菜育種實際中廣泛應用,讓項目成果發揮更大的效益。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