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國農科院在京召開“科技創新引領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稱“十三五”以來,隨著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超過95%,其中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已超過45%,作物單產顯著提升,為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提供了關鍵支撐,有力支撐口糧絕對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給。
在生產形勢方面,糧食總產連續5年超過6.5億噸,作物單產提升貢獻卓著。2020年,我國糧食作物總產6.69億噸,比2016年提高8.6%。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由2016年的16.95億畝增加到2020年的17.50億畝,增幅3.3%。糧食作物單產由2016年的363.5公斤/畝增加到2020年的382.3公斤/畝,增幅達5.2%。
其中,水稻和小麥等口糧作物保持穩定,基本實現供需平衡;玉米生產發展迅速,總產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大豆生產得到恢復性增長;雜糧作物有升有降,總體保持穩定。
在供需形勢方面,呈現出兩大特點:
一是糧食作物基本自給,口糧實現絕對安全。2020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8公斤,比2016年增加7.3%,遠高于400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水稻、小麥、玉米等谷物自給率超過95%,其中,稻谷、小麥等口糧產需有余,完全能夠自給,進出口主要是品種調劑,中國人的飯碗已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糧食消費不斷升級。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從需求形勢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均口糧消費將穩中略降,飼料和工業轉化用糧消費繼續增加,糧食消費總量剛性增長,糧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