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完成的“旱田全量秸稈覆蓋地免耕潔區播種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在京通過了科技成果評價。評價結論認為,該成果整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評價專家組在聽取首席科學家胡志超研究員相關項目報告后認為,該成果針對傳統免耕播種裝備在旱田全量秸稈覆蓋工況下作業時存在的順暢性差、架種和晾種嚴重等問題,提出了全量秸稈覆蓋潔區免耕播種思路,發明了全量秸稈覆蓋“潔區播種”、碎秸分流與均勻覆蓋、壓滑組配防堵滯等關鍵技術,創制了全量秸稈覆蓋免耕潔區播種技術裝備,為秸稈禁燒、實現就地還田肥料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技術與裝備支撐。
評價專家組在聽取首席科學家胡志超研究員相關項目報告后認為,該成果針對傳統免耕播種裝備在旱田全量秸稈覆蓋工況下作業時存在的順暢性差、架種和晾種嚴重等問題,提出了全量秸稈覆蓋潔區免耕播種思路,發明了全量秸稈覆蓋“潔區播種”、碎秸分流與均勻覆蓋、壓滑組配防堵滯等關鍵技術,創制了全量秸稈覆蓋免耕潔區播種技術裝備,為秸稈禁燒、實現就地還田肥料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技術與裝備支撐。

據悉,如何實現農作物秸稈經濟有效資源化利用,而不焚燒污染環境,在當下中國是個備受關注,又尚未得到有效破解的大事、要事和難事。面對越來越多并漸已成為我國耕種新常態的“全量秸稈覆蓋地”,無論是搶農時、節約成本、提高復種指數,還是耕地提質保育、秸稈禁燒、保護生態,都期望有一種裝備能一次下田完成下茬播種,即免耕播種。傳統免耕播種裝備在“全量秸稈覆蓋地”工況下作業時存在掛草壅堵、架種、晾種三大技術瓶頸難題,作業順暢性和作業質量難以保證。鑒于此,該研究成果在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國家科技支撐等項目支持下,持續攻關創新,取得了原創性突破。發明了全量秸稈覆蓋地“碎秸清秸、潔區播種、均勻覆秸”的機械化免耕“潔區播種”耕作技術,顛覆了傳統免耕播種作業思路;發明了碎秸分流調控與均勻覆蓋技術,有效解決了雨水富足地區因超大量秸稈覆蓋及覆秸不均勻而可能出現的弱苗、缺苗問題,實現覆秸按需均勻覆蓋,既保溫保墑、封閉雜草,又能夠提升肥效化利用率;發明了秸稈清輸過載監控和壓滑組配防堵滯技術,解決了碎秸、清秸、輸秸環節存在的瞬間夾帶過量泥土而造成的卡滯問題與碎秸組件側邊掛帶未作業區秸稈壅堵阻滯問題,實現真正連續順暢作業;集成創制出麥茬全量秸稈覆蓋地玉米、大豆、花生免耕播種機,玉米茬、水稻茬、棉花茬全量秸稈覆蓋地小麥免耕播種機,既徹底破解了掛草壅堵、架種、晾種技術難題,又實現了播后秸稈均勻覆蓋,滿足了旱田全量秸稈覆蓋地免耕播種市場需求,為秸稈禁燒、實現就地還田肥料化利用提供了有力技術與裝備支撐。
該成果獲授權專利10件(發明5件、軟件著作權1件),發表論文18篇,制訂標準與技術規范7項;成果第一完成人獲“江蘇省十大杰出專利發明人”。連續三年被農業部列為主推技術,并有償轉讓5家農機企業,實施中亦為相關企業提供了技術咨詢與服務,顯著提升了產品性能和質量;成果產品已在蘇、豫、皖、魯、冀、津、遼、黑等地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通訊員 江帆)
該成果獲授權專利10件(發明5件、軟件著作權1件),發表論文18篇,制訂標準與技術規范7項;成果第一完成人獲“江蘇省十大杰出專利發明人”。連續三年被農業部列為主推技術,并有償轉讓5家農機企業,實施中亦為相關企業提供了技術咨詢與服務,顯著提升了產品性能和質量;成果產品已在蘇、豫、皖、魯、冀、津、遼、黑等地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通訊員 江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