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首次利用耕地質量測試數據驗證了農地流轉與耕地質量之間的關系。在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背景下,研究農地流轉與耕地質量的關系將有助于保障糧食安全戰略的實施。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土地使用政策(Land Use Policy)》上。
近年來我國農地流轉規模不斷擴大,耕地質量下降問題不容忽視。流轉比例擴大是否會造成耕地質量的下降以及可能的影響機制等問題亟待回答。以往研究通常是將耕地問題單純地割裂為社會科學問題或是自然科學問題進行研究,忽視了土地問題在農戶行為與自然結果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單一學科的研究視角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因此,該研究通過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利用糧食種植規模戶的調研數據和耕地質量測試數據,結合耕地質量以往歷史數據對農地流轉和耕地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重塑對耕地質量問題的認識。
該研究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了不同產權地塊與耕地質量之間的關系,利用耕地質量時空變化趨勢加以驗證;基于實證結果,結合農戶投資行為和影響耕地質量的其他信息,探討了可能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農地流轉與耕地質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農地流轉既可能使耕地質量下降,也可能會使耕地質量得到改善,隨著農地流轉比例的增加,耕地質量會受到影響,兩者之間的關系取決于農戶投資激勵的差異和農業機械的使用。因此,未來制定農地流轉相關政策過程中,需要做好前期研究工作,在積極發揮流轉行為對耕地質量正向效應的同時,努力規避流轉行為對耕地質量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的資助。(通訊員 劉晉婧)
原文鏈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c/1X~hnyDvM7r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