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蟲害防控與生物安全團隊揭示了農業面源污染物鄰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類增塑劑殘留對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態功能影響機理。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
微塑料污染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以PAEs為主要成分的塑料增塑劑的危害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其中,隨著塑料地膜等土壤微塑料的逐年積累,農業土壤已成為PAEs類增塑劑危害的重災區。但是,目前關于PAEs類增塑劑對土壤生態影響的研究僅停留在微生物本身,對土壤代謝功能的影響尚缺乏定論,相關的生物降解治理研究也鮮有報道。
該研究基于高通量測序和代謝組學平臺,發現3種常用PAEs類增塑劑殘留能夠在短期內干擾土壤細菌的群落結構及其共生網絡復雜性,并進一步改變土壤的代謝產物譜和關鍵降解代謝途徑。此外,基于代謝途徑與細菌的聯合分析,研究人員挖掘到若干潛在的PAEs類增塑劑降解細菌。研究結果為以微塑料為源頭的農業面源污染的影響評價與治理研究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資助。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2.1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