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蟲害防控與生物安全創新團隊開展了長期地膜殘留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模式影響機制的研究,發現長期地膜殘留的農田土壤中形成了相似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和微生物分布模式。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化學圈(Chemosphere)》上。
微塑料作為一種持久性污染物,影響著土壤生態系統的健康。同時,抗生素過度使用導致的抗性基因傳播和抗生素耐藥性增加也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微塑料表面會吸附抗生素抗性基因,并促進其傳播。這兩種新興污染物結合在一起,對土壤生態系統安全構成威脅。微塑料如何影響微生物群落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傳播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現有研究尚未揭示長期受微塑料污染的土壤系統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模式。
該研究從我國有數十年地膜應用和殘留史的10塊棉田中采集了土壤樣品,研究了該土壤樣品中細菌群落、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移動遺傳元件的分布模式。結果表明,長期地膜微塑料殘留的土壤中形成了相似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模式;高豐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類型更加集中,多藥耐藥基因成為優勢抗生素抗性基因;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移動遺傳元件的分布呈現出模塊化的網絡分布模式。此外,研究還發現了假單胞菌等10余種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移動遺傳元件的微生物宿主。研究結果為闡明長期地膜微塑料殘留對土壤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發生和傳播的影響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資助。(通訊員 梁冰)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hemosphere.2022.13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