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濱海鹽堿地生物資源評價利用創新團隊研究發現,利用廢棄生物質炭化還田,具有改善濱海鹽堿地土壤性質,提升濱海鹽堿地生產力的潛力。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總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上。
針對黃河三角洲濱海鹽堿地鹽堿化程度高、土壤透氣性差、養分含量低、微生物功能退化等問題,該團隊利用當地秸稈、畜禽糞便等廢棄生物質資源進行土壤生態修復和實踐,建立了生物質炭化還田改良濱海鹽堿地的技術體系。通過盆栽試驗發現,水熱炭化法制備的生物炭比低溫熱裂解法制備的生物炭在促進鹽漬土花生幼苗的生長方面更具優勢,其作用機制為提升植物中鉀納比,調節植物激素的生成及分配,重塑土壤根際微生物群落等;通過田間試驗,系統研究了濱海鹽堿地中土壤微生物對生物炭輸入的響應規律,發現生物炭對具有抗逆、促生等功能的微生物豐度有顯著提升;此外,發現生物炭影響了土壤中氮循環功能微生物及固氮基因的活性及豐度,促進了黃河三角洲特色豆科植物野大豆的生長,并提升其生物固氮能力。該研究為利用廢棄生物質資源進行濱海鹽堿地改良和地力提升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等項目的資助。(通訊員 鞠曉暉)
原文鏈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2022768
https://www.mdpi.com/2077-0472/11/12/1246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envs.2022.924358/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