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在甘肅省定西市聯合舉辦了“冬小麥新技術新品種暨中麥175現場觀摩交流會”。
與會人員觀摩了慶陽市合水縣、寧縣、鎮原縣,平涼市涇川縣、靈臺縣、崆峒區、莊浪縣及定西市通渭縣等8個縣區的中麥175高產示范田,在不同地區地膜復土穴播、寬幅均播、秸稈覆蓋、條播等栽培條件下皆表現突出,在今年特別干旱的情況下,大面積畝產在400-500公斤,部分田塊畝產超過550公斤。大家一致認為中麥175不僅為隴東冬小麥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還為改變育種思路提供了典型品種,中麥175為偏矮稈的緊湊型品種,不僅在水地有優勢,而且在旱地也優于傳統的高稈披散型品種。
會上還討論了2019年秋播中麥175的推廣計劃,決定將中麥175的示范推廣與科技扶貧緊密結合,組織村干部及種植大戶進行觀摩學習,制定了扶貧戶“每戶選好10000穗,種好一畝種子田”的科技扶貧規劃,讓中麥175這個優良品種在甘肅省更多地方實現高產,為甘肅走出小麥低產瓶頸作出貢獻。作科所將于今年秋播前提供部分中麥175原種在隴東進行大面積示范繁殖,同時還將組織中麥175的優質改良系和其它新品系在隴東的多點鑒定,以便為隴東提供更多更好的小麥新品種。
據悉,中麥175由作科所國家小麥改良中心育成,表現高產、穩產、矮稈抗倒、節水節肥、面條品質優良,鋅含量高于一般品種30%以上,兼抗條銹病和葉銹病,據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檢測,中麥175還是我國品種中唯一高抗麥瘟病的品種,先后于2008年和2011年通過北部冬麥區水地和黃淮旱肥地2次國家審定及5省市審定,已連續10年成為北部冬麥區第一大品種和國家區試對照品種,也是黃淮旱地的第一大品種。中麥175已累計推廣4400萬畝,于2017年榮獲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甘肅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平涼市等7個地市及甘肅省24個冬麥縣區的領導和專家,作科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甘肅農業大學和定西市農科院小麥所等單位的小麥專家代表約100人參加會議。(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