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草原所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通過中期檢查
北方草原區氣候變化適應研究進展順利
發布時間:2012-07-03
|來源: 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侯向陽研究員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北方草原區氣候變化適應性評價及其管理對策研究”順利通過中期檢查。
據侯向陽介紹,該項目在氣候變化趨勢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應、氣候變化脆弱性評估、農牧民對氣候變化的感知、草原環境經濟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在北方草原代表區域氣候變化趨勢與自然生態系統響應研究方面:以內蒙古為北方草原代表區域,選用高時空密度數據,對研究區域的氣候變化趨勢開展了系統的分析研究,明確了近40年來北方草原主體地區區域主要氣象指標(溫度、降水、相對濕度)變化特征,揭示了區域氣象干旱發生規律,從區域角度初步探討了自然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在草原區氣候變化脆弱性方法研究方面:以草原區為研究對象,系統開展了對家庭牧場、典型縣域、生態區域等不同尺度的氣候變化脆弱性研究,以綜合性原則、主導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為指導,根據國際同行認可的脆弱性=f(暴露度,敏感性,適應能力)函數方法,提出了多層次的評價國家、指標體系、指標集合以及指標內涵,并初步進行了案例研究,為深入開展草原氣候變化脆弱性定量評估工作奠定基礎。
——在農戶、牧戶對氣候變化感知與適應的研究方面:以北方草原地區7個主要生態區域、21個旗縣、1300余牧戶的實地入戶調查數據,結合氣象數據的研究,分別以內蒙古草原典型縣域和生態區域為分析尺度,對比研究2尺度下地區間氣候變化感知差異特征的顯著性,研究發現牧民感知與氣候變化事實間4組相悖現象,初步揭示極端氣候感知的季節敏感性,以及氣候因子、災害受損與極端氣候感知關系;分析了氣候變化對家庭牧場復合系統產生影響的關鍵氣候因子、作用方式及其區域分異格局;以“極端氣候敏感性-影響途徑-響應方式”為框架分析了天山北坡家庭牧場復合系統對極端氣候的響應過程,并與內蒙古草原家庭牧場尺度進行了比較研究。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北方草原牧區環境經濟政策研究方面:基于對區域變化、縣域、牧戶氣候變化脆弱性、響應特征的研究,結合牧區資源環境的緊缺性、波動性、替代補償性的特征,提出了牧區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3個原則,一是資源節約、高效發展的原則,二是優質優價驅動的減畜增效原則,三是區域-縣域-牧戶/政府-企業-牧戶多尺度、多層級彈性適應原則,進而探索氣候變化適應性管理的新模式。
——在研究產出方面:已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通訊員 戴雅婷)
據侯向陽介紹,該項目在氣候變化趨勢與自然生態系統相應、氣候變化脆弱性評估、農牧民對氣候變化的感知、草原環境經濟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在北方草原代表區域氣候變化趨勢與自然生態系統響應研究方面:以內蒙古為北方草原代表區域,選用高時空密度數據,對研究區域的氣候變化趨勢開展了系統的分析研究,明確了近40年來北方草原主體地區區域主要氣象指標(溫度、降水、相對濕度)變化特征,揭示了區域氣象干旱發生規律,從區域角度初步探討了自然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在草原區氣候變化脆弱性方法研究方面:以草原區為研究對象,系統開展了對家庭牧場、典型縣域、生態區域等不同尺度的氣候變化脆弱性研究,以綜合性原則、主導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為指導,根據國際同行認可的脆弱性=f(暴露度,敏感性,適應能力)函數方法,提出了多層次的評價國家、指標體系、指標集合以及指標內涵,并初步進行了案例研究,為深入開展草原氣候變化脆弱性定量評估工作奠定基礎。
——在農戶、牧戶對氣候變化感知與適應的研究方面:以北方草原地區7個主要生態區域、21個旗縣、1300余牧戶的實地入戶調查數據,結合氣象數據的研究,分別以內蒙古草原典型縣域和生態區域為分析尺度,對比研究2尺度下地區間氣候變化感知差異特征的顯著性,研究發現牧民感知與氣候變化事實間4組相悖現象,初步揭示極端氣候感知的季節敏感性,以及氣候因子、災害受損與極端氣候感知關系;分析了氣候變化對家庭牧場復合系統產生影響的關鍵氣候因子、作用方式及其區域分異格局;以“極端氣候敏感性-影響途徑-響應方式”為框架分析了天山北坡家庭牧場復合系統對極端氣候的響應過程,并與內蒙古草原家庭牧場尺度進行了比較研究。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北方草原牧區環境經濟政策研究方面:基于對區域變化、縣域、牧戶氣候變化脆弱性、響應特征的研究,結合牧區資源環境的緊缺性、波動性、替代補償性的特征,提出了牧區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3個原則,一是資源節約、高效發展的原則,二是優質優價驅動的減畜增效原則,三是區域-縣域-牧戶/政府-企業-牧戶多尺度、多層級彈性適應原則,進而探索氣候變化適應性管理的新模式。
——在研究產出方面:已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通訊員 戴雅婷)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