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受中國工程院委托,由中國農業科學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牽頭,中國工程院、云南農業大學和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共同編制的《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農業綠色發展規劃(2018-2025)》(以下簡稱《規劃》)在北京通過中國工程院組織的專家論證。
《規劃》論證會由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院士主持,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院士與會致辭。11位行業知名院士專家組成的論證專家組聽取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對《規劃》編制背景介紹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尹昌斌研究員對《規劃》內容的匯報,審閱了規劃文本及相關材料。經質詢和討論,專家組一致通過規劃論證,并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規劃》依據充分,立足全局,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結構完整,內容全面,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是云南滇西片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之一,是集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山區于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屬云南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目前,全縣尚有12.04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29.33%,是全國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瀾滄與緬甸接壤,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重要橋頭堡的前沿,“一帶一路”倡議為發揮瀾滄獨特的區位優勢帶來了歷史性機遇。編制《規劃》將為推動農業跨境合作與區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規劃》面向“一帶一路”倡議,以瀾湄合作、瀾滄江開發開放經濟帶和普洱市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建設為契機,按照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和精準扶貧的要求,瞄準“農業產業特色鮮明、農業三產高度融合、農村發展持續性好”的定位,結合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區位優勢和農業發展基礎,緊緊抓住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云南農業大學對口扶貧的歷史性機遇,以綠色農業產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為主線,提出了農業綠色發展的思路、目標和總體布局,重點建設“一核、兩帶、三區、多點”,提出了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專業基地和示范園區,創建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打造一批民族文化體驗莊園,設計了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等八項重點工程,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等六項保障措施,體現了國家綠色農業發展的最新要求。《規劃》的實施必將為縣域農業綠色發展注入活力、增強動力。
該《規劃》由劉旭、鄧秀新等14位院士任顧問組,由吳孔明院士、朱有勇院士任領導組長,周清波、楊中興等任副組長,由尹昌斌研究員任編寫組組長、易小燕副研究員任副組長,經過近6個月的調查研究,共同完成《規劃》編制。(通訊員 張繼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