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所聚焦谷物創新 提升科研創新軟實力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辦的“2019年谷物科學與技術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此次會議旨在進一步落實國際導師制度,深入交流谷物科技前沿,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提高研究所在谷物加工科技領域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吳奇院士、簡杰琳教授、彼得·巴特沃斯教授、馬武軍教授、陳凌云教授等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國際導師應邀參加了研討會。
加工所副所長張德權研究員在開幕式指出,“質量與營養”作為此次研討會的主題體現了新時代下人民對營養健康的新需求,會議的舉行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國際導師制的具體體現,對于推動一流學科,一流科研院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他希望與會專家深入交流碰撞出真知灼見,并期待在建立合作平臺、聯合申報項目、共同舉辦國際會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結出豐碩成果。
會上,谷物科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植物蛋白、淀粉、谷物加工與營養3個專題,分享交流了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來自英國國王大學、美國愛荷華大學、默多克大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荷蘭食品理化公司、江南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浙江工商大學、青島農業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分別從小麥面筋的形成與應用的重要性,谷物蛋白的結構及其對功能的影響,釔離子與β-乳球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抗性淀粉的結構與功能,小麥品質改良,冷凍面團,淀粉的體外消化與營養,淀粉、蛋白和脂質的多元體系的理化性質,淀粉納米顆粒及其應用等角度深入探討了谷物加工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中的科學問題。
谷物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成員分別向與會專家匯報了擠壓技術對植物蛋白質的調節作用,戊聚糖酶和葡萄糖氧化酶在全麥饅頭中的應用,皮克林效應在穩定無麩質面團氣室中的作用以及抗性淀粉飲食對糖尿病小鼠腸道菌群的改善等方面的研究進展。研究報告引發了與會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國際導師和專家充分肯定了研究人員的工作,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據悉,此次研討會是加工所在谷物加工領域主辦的第3屆國際性學術研討會。研討會聚焦谷物加工領域的創新研究,在促進青年科研人員與國際知名專家學者的交流與合作、提升科研軟實力、打造國際一流研究隊伍等方面起到重要推動作用。(通訊員 杜坷)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