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中國農科院蔬菜所王曉武研究員等人分別介紹了白菜與甘藍、黃瓜、茄科蔬菜和西瓜基因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并對相關蔬菜作物基因組學研究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中國農業大學楊文才教授介紹了番茄抗病基因的精細定位和克隆研究。與會代表就蔬菜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基于全基因序列信息開發、功能基因的挖掘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青年學者們認為,“十一五”期間,我國部分園藝作物的基因組學研究已經步入世界前列。中國農科院蔬菜所率先利用第二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完成黃瓜基因組測序,第一個利用第二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完成植物基因組序列測定與組裝。此后,我國又組織和聯合國內外有關單位,完成了白菜、甘藍、西瓜、馬鈴薯全基因組測序。這些計劃的實施不僅表明我國在中小基因組物種的測序與組裝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且標志著我國在十字花科、葫蘆科和茄科蔬菜作物的基因組學研究取得了世界領先地位。此外,我國蔬菜作物分子育種水平大幅提高。國內許多科研教學單位開展了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相關研究,在白菜、甘藍、番茄、辣椒、黃瓜、蘿卜等主要蔬菜作物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建立DH、RILs、BILs等許多遺傳群體,構建了較高密度的遺傳連鎖圖譜,開發了大量的與各種性狀相關聯的分子標記,有些標記如甘藍雄性不育基因標記、辣椒雄性不育基因標記、番茄抗根結線蟲標記等已經應用于輔助選擇。
與會人員對我國的蔬菜基因學及分子育種研究現狀表示擔憂。他們認為,國內只有少數幾個研究單位具備完備的生物信息研究力量,園藝作物研究領域生物信息研究還非常薄弱。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基因組學在分子育種上還沒有得到全面應用,對一些目前還無法應用但具有應用潛力的儲備技術研究不夠。
為此,青年學者建議,加強基因組學研究的戰略性規劃,建設基因組學研究平臺,全面開展園藝作物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已有主要蔬菜作物全基因組序列信息,從全基因組水平開發分子標記,建立分子育種中心,促進基因組學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將分子育種技術、細胞工程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相結合,提升我國蔬菜作物優異基因挖掘、多基因聚合育種等方面的能力;加強科研教學單位與育種企業的結合,加強對蔬菜產業的信息服務,提高科技投入的產出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