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16日,受農業部"948"項目辦公室的委托,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更另為組長,由中國氣象局,中國林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對該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承擔的"區域性農資及農作信息化管理關鍵技術的引進及應用"項目進行了驗收.(攝影 丁麟)
附: 專家組驗收意見
受農業部“948”項目辦公室委托,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局于2003年9月16日組織專家對引進項目“區域性農資及農作信息化管理關鍵技術的引進及應用”進行了驗收。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主持人張維理研究員的執行情況匯報,考察了引進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技術展示,經過質疑、討論,形成如下驗收意見:
1.按合同要求項目引進了SICAD/SD GIS開發平臺和SICAD-Viewing用戶平臺,農業工具軟件AgTools、農業綜合性信息化管理及決策支持系統Landdata等功能強,操作平臺成熟、運行穩定、技術先進的系統。并邀請了三名國外專家對引進技術進行深入剖析,為消化和吸收提供了技術支持。
2.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對引進的軟件與技術進行了創新性研究。根據中國國情,從三個層面上建立了能夠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農資及農作信息化管理技術體系。在宏觀層面上通過建立“中國土壤肥料信息系統”、“省級土壤肥料信息系統”為農資管理者提供一個可以了解當地農業生產基礎信息及農資使用情況的平臺;通過區域性養分管理技術的集成,為縣或鄉級技術人員提供了一個根據當地土壤養分狀況進行平衡施肥的工具;首次研制成功了“施肥通”、“養分平衡電子秤”等適合基層農業技術人員使用的養分管理技術及產品,并申請了專利兩項,軟件著作權6項。通過項目實施建立的我國農資與農作管理支持系統所需要的基礎數據庫,是我國目前較為全面的土壤肥料專業數據庫。
3.形成的技術和產品在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示范推廣,面積達到250萬公頃;組織了100余場技術講座和現場觀摩會,培訓相關科技人員和農民10000余人次。通過該項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減少了農民盲目施用化肥和農藥的用量,降低了農業的生產成本;減緩了不合理的使用農用化學品對土壤和水體的污染;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增強了蔬菜等產品出口競爭力;具有明顯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4.項目組織管理有效,經費到位及時,專款專用,使用合理。
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按合同要求圓滿完成了引進的任務,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達到了合同規定的各項考核指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專家組建議國家繼續扶植該技術的產業化開發,以提高我國農作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同時,希望國家增加投入,項目執行單位繼續加強應用基礎性研究,保證更大面積的示范推廣以校驗和增強產品的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