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藥分子靶標與綠色農藥創制創新團隊提出了調控斜紋夜蛾昆蟲性信息素釋放行為的纖維載體結構設計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
昆蟲性信息素作為化學農藥的綠色替代品已經在果園和部分大田作物的害蟲防治中得到應用。由于易揮發性和降解性,使其必須借助載體才能發揮良好的功效。傳統惰性材料難以控制負載的性信息素早期“突釋”,并且持效期較短。因此,亟需創制能夠優化昆蟲性信息素釋放行為的新型載體。
該研究以聚己內酯為核層材料、聚羥基丁酸酯為殼層材料,成功設計了具有核殼結構的負載斜紋夜蛾性信息素的復合纖維。研究表明,該復合纖維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疏水性和抗紫外性能,可對負載的性信息素提供良好的保護,成功緩解了負載的性信息素早期“突釋”現象,并有效延長了釋放時間。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復合纖維具有持續良好的害蟲誘捕能力,并且可以在環境中自然降解。該研究為昆蟲性信息素載體的設計運用提供了新思路。
該研究得到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支持。(通訊員:郭建英)
文章鏈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3c0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