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12月1日,“中德食物營養研討會”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中國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李波、中國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副主任胡延安、德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弗里德里希·瓦克(Friedrich Wacker)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來自中德兩國食物營養屆的10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吳孔明指出,中德食物營養研討會是中德農業科技平臺自成立以來舉辦的又一學術盛會。他說,營養是人類維持生命、生長發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質基礎,國民營養事關國民素質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食物是提供人類營養需求的基本物質和根本保障。當前,營養問題已成為各國政府和居民高度關注和關心的問題。中德雙方共同探討食物營養發展戰略,交流分享各自在食物營養管理和研究的經驗,對推動兩國營養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吳孔明強調,農業是食物供給的源頭,是保障居民營養需求的第一站。中國農科院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肩負著為中國居民提供營養食物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農科院建院60周年的賀信中提出了“三個面向”“兩個一流”和“一個整體躍升”的發展目標。中國農科院倍感鼓舞,同時也深感使命共榮、責任重大。中國農科院希望能與德國相關科研機構和中國各兄弟院所,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建立更加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為中德兩國乃至世界食物營養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李波指出,中德兩國的農業發展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農業科技合作基礎良好。自1981年中德農業科技合作組成立以來,雙方在生物技術、食品安全、植物和動物遺傳育種、植物保護、生物質能源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形成了長效的合作機制,形成了中外農業科技合作的典范。未來合作前景廣闊。當前,中國農業和農業科技進入到了新的發展階段,已經從“吃飽”向“吃好”轉變,對質量安全、食物營養領域的農業技術要求比以往更高。可以預見,中德農業科技仍然具有非常廣闊的合作空間,必將能夠取得更為顯著的合作成果。
瓦克回顧了近年來中德兩國農業合作的項目與進展。他指出,在食物質量與營養等方面,中德兩國均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和挑戰,他非常高興的看到,中德兩國政府近年來都成立食物營養領域的專門機構,其中,德國聯邦食品與農業部成立了德國聯邦營養中心(BZfE),中國農業部成立了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他表示,作為中德農業中心開展的重要活動,此次研討會對中德兩國建立牢固互信的農業合作具有深遠意義,也是推進中德農業合作長遠發展的有力證明。
會上,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小虎全面回顧了中國食物營養發展的成就,系統分析了中國食物營養發展的機遇與挑戰。他呼吁,進入新時代,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食物營養發展需要著眼于滿足人民“吃的營養、吃的健康”的新需求,需要切實解決現階段食物營養內部、食物與營養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把“確保食物供給更加有效、消費結構更加合理、營養攝入更加均衡”,作為中國食物營養中長期發展重要任務。
此外,來自國內外食物營養相關研究機構的16位知名專家,圍繞食物營養管理、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食品質量與全價值鏈營養保持技術、食品真實性和可追溯性等方面作了專題報告,全面分析了食物營養改善領域面臨的挑戰,深入交流了兩國在食物營養管理和研究領域的做法經驗和最新進展,并針對營養管理、質量安全、肉類和谷薯類產品生產和消費等領域進行了分組討論與合作洽談,雙方科學家均表示會后要繼續就就下一步合作的領域、內容、方式等進行了詳細洽談,爭取開展實質性合作。
據悉,此次研討會是中德農業周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徳兩國農業部國際合作司主辦,中國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中國農科院國際合作局、農業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承辦,中德農業科技合作平臺協辦。(通訊員徐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