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科技部、農業部、財政部、國家糧食局在京召開“十二五”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啟動會。會議全面總結了“‘十一五’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成效與經驗,進一步部署了“十二五”糧食豐產科技工作。會上對“十一五”工程實施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由于在“糧豐工程”實施過程中組織科學、措施得力、成果顯著,獲得“先進單位”稱號。
“十一五”期間,作科所承擔了“糧豐工程”課題中“三大作物可持續超高產共性理論與技術模式研究”的任務。5年來,科研人員在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作物超高產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作物產量“三合結構”分析新體系,提出了不同產量水平和栽培措施下的產量性能指標及超高產定量設計;在華北、華中、東北三大平原創新16項關鍵技術,集成17套超高產栽培技術模式,并創造了12個連續多年持續超高產典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技成果10項,研創國家專利14項,制訂“栽培技術規程”標準3項。通過項目實施,共建設定位攻關田、核心示范區、大面積示范區和輻射推廣區等“一田三區”總面積1300多萬畝,增產糧食超過106萬噸,增加效益約14億元,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十二五”期間,作科所還將繼續主持“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共性課題研究任務,為我國超高產技術創新集成和應用提供理論依據,為實現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提供有力保障。(張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