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農業部在京召開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建設工作座談會。來自全國21個省(市、區)的農產品加工行業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分中心的主任3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在總結“十一五”期間研發體系建設成效的基礎上,就“十二五”期間研發體系運行機制、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進行了部署。農業部高鴻賓副部長、我院李金祥副院長出席會議并講話。出席此次座談會的領導還有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張天佐局長、歐陽海洪副局長,計劃司隋斌副司長,科教司劉艷副司長,我院加工所戴小楓所長。會議由加工所承辦。
高鴻賓在會上指出,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建設工作是農產品加工主管部門抓好農產品加工工作的有效切入點和重要抓手。“十二五”時期,要充分認識加快建設研發體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牢牢把握重“用”重“為”的建設主題,凝練目標,突出重點,整合資源,全力推動研發體系從“建平臺”向“用平臺”轉型,全面提升我國農產品加工業自主創新水平。
李金祥說,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作為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要嚴格按照農業部“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要求,組織開展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活動,切實履行好國家中心的責任,實現研發體系從“搭平臺”到“用平臺”的轉變。李金祥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將高度重視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工作,支持加工所發揮國家中心作用,圓滿完成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交辦的各項建設任務。
會上,張天佐做了“加強機制建設 確保高效運轉 推動研發體系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的主題報告。他說,“十一五”期間依托加工所建立了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有一定研發能力的企業建立了261家專業分中心,初步完成了研發體系的搭建工作,并探索性地開展了重大關鍵技術篩選、聯合攻關、成熟適用技術推廣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他同時指出,目前體系建設的主要工作還停留在“搭架子”層面,沒有真正發揮體系的作用。為此,張天佐提出“十二五”期間研發體系要努力做到13535的要求,即:實現一個目標,實現從“搭平臺”到“用平臺”轉變的目標;研發體系的作用要體現在“三個主體”服務上,讓農民得實惠,促進領軍企業迅速壯大、中小企業快速成長,讓科研人員大戰宏圖;構建5大平臺,把研發體系建設成為資源整合、信息共享、聯合攻關、專業化發展和創新應用的平臺;建立3項基本制度,國家中心總責制度、專業委員會制度、扶優扶強制度;完成技術需求調研、重大關鍵技術篩選、成熟適用技術推廣、領軍企業遴選、行業科技項目立項等5項任務。最后,張天佐還就如何落實今明兩年的工作做出了部署。
會上,中心主任、加工所王強副所長與張天佐局長簽訂了2011-2012年度研發體系建設工作目標任務書。王強還做了“明確責任 細化分工 全面落實研發體系建設各項工作”的報告,就具體任務分工進行了詳細安排。與會人員分糧油、果蔬、畜產品、特色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裝備與生物質能源5個組就目標任務書、專業委員調整方案、體系運轉機制與管理等內容進行了座談,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建設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
高鴻賓副部長在會上講話
李金祥副院長在會上講話
研發中心同部加工局簽訂目標任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