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十五屆中國專利獎授獎決定,中國農業科學院的4項發明專利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
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木泰華等發明的“甘薯蛋白及其生產技術”,工藝操作簡單,適用于工業化生產,能顯著減少甘薯淀粉加工廢液中的有機物含量。從淀粉廢液中提取的甘薯蛋白純度達85%以上,生物活性高,安全無污染,可廣泛應用于功能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飼料等產品中。2008-2012年,淀粉加工企業采用該技術累計生產甘薯蛋白粉3828噸,新增銷售額8698.2萬元,新增利潤2180.1萬元。
麻類研究所劉正初等發明的“歐文氏桿菌工廠化發酵快速提取苧麻纖維工藝”,在國內外首次選育出能獨立完成苧麻脫膠的高效菌株,建立了酶制劑與菌劑脫膠的工藝技術,可取代傳統的化學脫膠或生物-化學聯合脫膠方法,顯著降低了苧麻脫膠過程的資源和能源消耗,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已在相關企業建成4個穩定生產的示范工程,約占全國精干麻生產能力的40%,2007年以來新增利潤18.98億元。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劉長明等發明的“一種豬圓環病毒2型遺傳標記毒株及其應用”,以感染性克隆技術構建了豬圓環病毒2型標記毒株,研制成功我國首例豬圓環病毒疫苗,獲國家二類新獸藥證書。該疫苗安全性好,免疫效果達96%,售價為國外同類產品的1/3,疫苗免疫豬的病發率、死胎率顯著下降,飼料轉化率、增重率、出欄率顯著上升,平均每頭增收50元?,F已累計生產疫苗3190萬份,新增利潤1.7億元。
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石磊等發明的“油菜撿拾脫粒機”,有效解決了長江流域移栽油菜植株高大、分枝多、成熟期一致性差等機械化收獲難題,填補了南方輪作油菜分段收獲技術的空白,比人工作業提高工效30倍以上,每畝增加收獲產量5公斤,節省作業成本60元以上。該撿拾脫粒機2010年被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確定為首推機型,在長江上、中、下游油菜主產區大面積推廣應用,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據悉,“中國專利獎”是我國唯一專門對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給予獎勵的政府部門獎,得到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認可。自設立以來,中國農科院共有10項專利獲獎,其中專利金獎1項、優秀獎9項。(通訊員 官濤)
分享到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揎椪{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