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科研人員歷時3年完成的科研成果——便攜式農產品全息市場信息采集器(簡稱“農信采”)已在天津、河北、湖南、福建、廣東等5省市50余個農產品市場開展試點應用工作,每日可采集上報69個品種的田頭市場、批發市場、零售市場的價格數據。
農信采是一款集成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新型農產品市場信息采集設備,通過現代信息技術集成創新,嵌入行業標準,CAMES智能支撐,多元化布局,實現了農業信息采集的及時、準確、有效,將極大地促進我國農產品市場信息采集工作。
該成果具有4方面的優勢:一是保障了農信采的先進性。農信采通過GPS定位技術,精確匹配采集位置,強化了農產品信息的實地采集,提高了采集數據的質量。通過集成GIS地理信息技術,清晰采集點布置,優化采集點網絡布局。通過兼容GSM、GPRS、3G/Wifi等多種網絡傳輸技術,保證傳輸路徑暢通,確保了采集信息的及時、高效傳輸。通過遠程更新控制,實時更新軟件功能與版本,確保了數據采集的穩定運行。多種實用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全面保障了農信采設備的先進性,有效驅動了大數據背景下監測預警工作的開展。
二是確保了數據的規范性。農信采嵌入《農產品全息市場信息采集規范》和《農產品市場信息分類與計算機編碼》兩個行業標準,豐富了全信息采集要素,規范了數據采集步驟,統一了數據編碼標準,保證了信息采集的規范性。嵌入知識庫功能,實現了農產品名稱、品種圖譜和產品屬性信息的有效辨識,增強信息采集的準確性。嵌入圖片采集功能,做到了信息的可視化采集,有效解決了農產品市場信息采集過程中的品質跟蹤問題,提升了信息的透明度。嵌入了自動糾錯功能,有效防范了信息采集過程中的誤操作問題。設置密碼功能,減少了信息的隨意報送,防止設備丟失后的信息泄露與惡意采集。通過嵌入行業標準、增加知識庫、設置報錯及密碼確認等功能,全面保證了數據的規范性,增強了數據的準確性。
三是實現了監測預警的即時化。農信采通過網絡與CAMES系統(中國農產品監測預警系統)的無縫對接,實現了數據實時采集和自動聚合。CMAES融合了生物學機理和經濟機制等模型,建立了上萬個方程式,做到了多品種、多市場、多區域的覆蓋,能夠對糧食、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類、蛋類、奶類、水產品、棉麻類等11大類農產品進行并行處理、實時分析和智能研判,將農產品市場中的風險從定性分析轉向量化判斷,并快速做出預警,化解市場風險,真正滿足了農產品監測預警即時性的需要。
四是增強了農信采的普適性。農信采利用了組件開發、嵌入式開發等技術,形成了基于Windows Mobile和Android操作系統的專用機和手機兩個版本,增強了系統的兼容性。專用機農信采具有防水、防壓、防摔的特點,手機農信采則操作靈活、便于攜帶,這就增強了農信采在不同自然條件下的適應性。農信采可以通過GSM、GPRS、3G/Wi-Fi等多種通信方式實現數據傳輸,做到了與電信、移動、聯通等多種網絡信號的兼容,提高了農信采的網絡環境適應性。農信采的軟件系統具備自動更新功能,實現了設備的遠程交互管理,減少了人工系統維護,降低了設備運維成本。分系統、分版本、分運營商、遠程更新的多元化協同布局,極大地增強了農信采的普適性。
專家認為,農信采已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技術條件,將成為把握農產品市場信息的利器,將為國家農業宏觀管理決策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在“四化同步”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訊員 王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