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議期間,參會代表實地考察了環保所位于湖南湘潭的“南方地區稻米重金屬鎘污染綜合防控技術示范基地”。該基地承擔了中國農科院創新工程“我國南方稻區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協同創新項目成果的集中展示、修復效果評估和產地環境土壤重金屬污染動態監測等任務。
據悉,環保所在實施“我國南方稻區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協同創新項目中堅持“邊研究、邊示范、邊推廣”,重點開展重金屬轉移機理、耕地環境質量評價標準體系、低積累低吸收水稻品種培育、重金屬污染修復材料研發、低成本防控實用技術研究等,實驗室研究與大田示范緊密結合,力求建立可推廣、可復制、低成本,農民看得懂、易操作的技術體系。目前,已經在湖南省湘潭縣建立了技術核心示范區100畝。按照功能劃分,核心示范區分為技術落地適應區、耕作方法優化示范區、修復材料示范區、低積累品種示范區、組合技術模式示范區、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區等6大功能區,以及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野外監測站。目前,該示范區已經吸引了15個科研團隊和9家重金屬污染修復相關企業入駐。基地建設和成果的展示受到了參觀代表的高度好評,許多代表參觀后當場就表達了參與共同示范與合作研究的意愿。
由環保所牽頭承擔的“我國南方稻區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協同創新項目于2015年3月29日在重金屬污染防治的主戰場湖南長沙正式啟動。經過一年的實施,示范區建設已初具規模,科研與技術示范穩步推進,協同創新行動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通訊員 姚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