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獲悉,陳化蘭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H9N2禽流感病毒對公共衛生的潛在風險。相關研究成果于11月20日發表在著名國際病原學專業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PLoS Pathogens)》上。
據了解,H9N2禽流感病毒1966年首次在美國的家禽中被發現。由于該病毒屬于低致病力病原,單純感染不能引起家禽發病,在動物疫病防控中往往被忽略,從而使其得以廣泛傳播和長足進化,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的野鳥和家禽中廣泛分布。
針對這一潛在威脅,陳化蘭科研團隊對2009-2013年分離的H9N2禽流感病毒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這些病毒都可以有效結合人類呼吸道受體,其中一些病毒已經獲得了在雪貂之間經呼吸道飛沫傳播的能力;這些可傳播的H9N2病毒具有相似的“內部基因組合”,并且這種“內部基因組合”被完整地提供給引起人感染和死亡的H7N9和H10N8禽流感病毒。因此,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H9N2禽流感病毒對人類公共衛生的威脅,不僅僅在于它們本身有引起人類流感流行的潛力,還在于它們可以作為內部基因組供體,將其他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引渡”到人群中。(通訊員 張曉鵬)
論文鏈接:http://www.plospathogens.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pat.100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