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
作物科學研究所“小麥育種技術與方法研究”創新團隊選育的小麥新品種航麥247和輪選99、“小麥親本創制與新品種選育”創新團隊選育的中麥1062分別通過第三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審定。三個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審定與推廣應用,將為我國小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航麥247(國審麥2016029)是我國通過航天誘變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選育的首個適應北部冬麥區的國審小麥品種。該品種冬性,株高69.4厘米,全生育期253天,在國家區試中比對照品種中麥175晚熟2天,高抗倒伏。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群體大,成穗率高,慢條繡病、中感葉銹病,中抗白粉病。2014~2015年度國家北部冬麥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8.1千克,比中麥175增產9.5%。適宜在北部冬麥區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冬麥區中等以上肥力水地種植,也適宜新疆阿拉爾冬麥區種植。
輪選99(國審麥2016017)是弱春性小麥新品種,株高81.2厘米,全生育期216天,在國家區試中比對照品種偃展4110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葉片寬短,葉色濃綠,冬季抗寒性較好。分蘗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身晚,耐倒春寒能力中等。慢條銹病,高感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2014~2015年度國家黃淮南片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8.2千克,比偃展4110增產7.8%。適宜河南(南部稻麥區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中地區高水肥地塊中晚茬種植。
中麥1062(國審麥2016028)是采用分子標記輔助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育成的優質、中強筋冬小麥品種。株高73.2厘米,全生育期253天,比國家區試對照品種中麥175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分蘗力較強、分蘗成穗率較高。慢條銹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葉銹病。2014~2015年度國家北部冬麥區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1.2千克,比中麥175增產8.0%。適宜北部冬麥區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北部冬麥區中等以上肥力水地種植,也適宜新疆阿拉爾冬麥區種植。
作科所小麥育種科研團隊,立足北部冬麥區、黃淮冬麥區,兼顧全國小麥主產區,創制高產優質、抗病、抗旱節水等新種質、新材料,培育優良新品種。航麥247、中麥1062和輪選99等小麥新品種的選育審定與推廣應用,將為我國小麥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通訊員 衛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