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智慧農業團隊結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優化了可持續冷鏈物流概念,并從微觀-環境感知、中觀-生命周期評價管理、宏觀-全球影響三個維度,揭示了低碳背景下的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及趨勢。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綜合評論(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上。
據錢建平研究員介紹,食品冷鏈物流(FCCL)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通過低溫環境保持易腐食品的質量安全,并減少食品損失和浪費(FLW)。從制冷機制角度來看,FCCL必須在達到所需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的資源成本與溫室氣體(GHG)排放成本之間取得平衡。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FLW與環境影響之間的可持續性權衡最近成為了高效、綠色FCCL研究的重要課題,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管理優化、政策應對等方面。
該研究聚焦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次,分析了當前研究領域現狀以及FCCL在微觀環境監測、生命周期評估(LCA)和全球影響方面的差距與挑戰,并總結了FCCL在技術、管理、產業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未來趨勢。可持續FCCL的未來趨勢必將智能化、系統化和低碳化。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如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賦能行業,促進微環境監測的多維感知、實時信息傳輸和可持續控制,支持LCA管理從碎片化向系統集成轉型。從宏觀層面來看,由于全球易腐食品損失嚴重,FCCL規模需求大幅增長,造成巨大的環境負擔。因此,全球合作、低碳共識和適當的政策將成為推動FCCL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共同資助。(通訊員 金云翔)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111/1541-4337.1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