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春寒料峭,頂著細密的雪花,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和副司長王宗禮、種植業司副司長陳友權,在
蜜蜂研究所吳杰所長和謝雙紅書記的陪同下,考察了授粉蜂繁育基地和試驗基地,現場了解了授粉蜂為蔬菜瓜果授粉的情況。當了解到利用蜂授粉,不僅可以增產、提質、增收、增效,還能夠保護生態環境,使蜂農、瓜農、菜農、花農共贏時,陳萌山高興地說:“一定要加大蜂授粉技術的推廣示范力度,力爭使北京市所有的大棚都采用,讓蜜蜂成為設施園藝有機果蔬的‘形象大使’”。
在順義區楊鎮漢石橋村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北京綜合試驗站,陳萌山察看熊蜂繁育車間,了解市場應用情況,并聽取了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科研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當聽到蜜蜂為油菜授粉可增產49%時,陳萌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說,全國目前有1億畝油菜,如果全部推廣這項技術,即使只增產20%,經濟效益也極為可觀,將為提高我國食用油的自給率作出重要貢獻,要大力宣傳呼吁并積極推廣這項技術。
在諾亞現代農業園的溫室番茄大棚熊蜂授粉現場和平谷區草莓、桃樹、杏樹授粉現場,陳萌山饒有興致的進行了參觀。他時而與科研人員探討授粉的技術問題,時而向農戶了解投入、收成和收益情況,并關切地詢問還有哪些技術和服務需要。在得知經蜜蜂授粉后杏樹座果率達60%以上,利用熊蜂授粉技術種植的有機櫻桃番茄每棚每年收入可達50萬元時,陳萌山非常高興,連連稱贊。
在考察過程中,陳萌山充分肯定了蜂授粉對于農作物和果蔬的增產作用。他要求,作為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單位,
蜜蜂所要繼續深入開展蜂授粉技術研究,密切配合農業部開展好蜂授粉與綠色防控增產技術集成應用示范,在蜂業科技創新中發揮引領作用,切實推動養蜂業和種植業持續健康發展,真正把中央領導的批示精神落到實處。
據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吳杰介紹,蜂體系自2008年成立以來,針對遺傳資源研發嚴重滯后、蜂種品質退化、科學飼養技術和成熟飼料缺乏、蜂機具研發不足、病蟲害嚴重、優良蜂種授粉利用率極低收益差、蜂產品精深加工技術和質量控制及檢測技術落后等問題,開展了一系列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積極開展蜜蜂授粉增產實驗,在全國建立了27個示范基地,制定了系列蜜蜂授粉及飼養技術規范,成功繁育出5個中國優勢本土蜂種,蜂授粉技術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此外,在蜜蜂生物學、病理學、蜂藥代謝動力學等基礎和前沿技術研究、常用蜂機具研制、蜜蜂人工飼糧研發、蜂產品質量分析方法和規范建立、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方案制訂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推動我國蜂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農科院辦公室副主任姜梅林和科技局副局長陸建中,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農業局、平谷區和順義區的領導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