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大同市政府在山西廣靈縣聯合舉辦“中國·大同雜糧產業暨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研討會”。 大同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振國,中國農科院作科所黨委書記孫好勤出席會議。
孫好勤指出,大同市雜糧種類豐富,質量優異,區位優勢明顯,可望跨入“京津冀一個半小時都市經濟圈”,具備建設京津冀都市圈農產品供給基地的巨大潛力。在目前國家農業戰略性結構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大同市加快雜糧和有機旱作農業發展不僅條件具備,而且時機已經成熟。孫好勤建議,一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強化頂層設計和規劃。二是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手段,突出“品種、品質、品味、品牌”4個重點,全方位提升雜糧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三是以科技創新為重要支撐,加快品種改造和產業升級,推動大同雜糧由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提升產業的整體水平和效益。
國家玉米、谷子高粱、食用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新海研究員、刁現民研究員、程須珍研究員等作科所專家,分別就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玉米產業發展,谷子、藜麥和食用豆等雜糧作物發展作了專題報告。
會議期間,就大同市雜糧產業發展現狀,孫好勤一行參觀考察了山西有關企業和示范基地。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農業科學院、大同市農委、各區縣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等近200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