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在美國出現了一種新的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俗稱為“藍耳病”。1991年藍耳病席卷歐美大陸,引發了多起災難性的“流產風暴”,造成近百萬頭仔豬死亡。至今仍然是危害世界養豬業的主要疫病之一,美國因該病每年損失5.6-7.6億美元。1995年北京地區首次發生該病,隨后遍布全國。2006年高致病性藍耳病在我國流行,給養豬業造成重大損失。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蔡雪輝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采用病原分離鑒定技術和抗原性分析技術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藍耳病病毒的變異規律,通過血清學檢測技術監測疫病的流行動態,實施以疫苗免疫為主的綜合防制措施。即根據藍耳病的流行特點和病原變異規律,選擇流行毒株研制疫苗有針對性地采取防制措施,達到有效控制該病的目的。“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防制技術及應用”榮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通過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工作,科研人員建立了疫病監測技術平臺,實現了對病毒的流行特點和抗原變異規律的動態監測,使預防更具預測性和針對性;采用體外細胞傳代技術和低溫致弱技術培育成功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藍耳病弱毒和滅活疫苗種毒,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滅活疫苗和活疫苗,不僅打破了國外疫苗壟斷國內市場的格局,而且價格僅為國外同類產品1/8;首次在國內建立了系統、科學、高效的藍耳病防制技術平臺,構建了藍耳病綜合防制技術體系,提高了我國豬肉制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顯著促進了我國動物重大疫病防治技術的系統化和集成化,為動物重大疫病的防治提供了范例。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滅活疫苗和活疫苗分別于2005年和2007年4月通過農業部獸藥審評委員會的審查,獲得新獸藥證書。該疫苗已經成為豬藍耳病最為有效的防制手段之一,近幾年中,共獲經濟效益68.7億元。該疫苗在今后我國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防制工作中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在經濟效益計算年限內,共可為社會創造177億元的經濟效益,平均每年將近15億元。
檢測藍耳病病毒抗體ELISA試劑盒 高致病性藍耳病鑒別RT-PCR試劑盒
藍耳病滅活疫苗 藍耳病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