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19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聯合中國農學會科技情報分會、農業圖書館分會共同主辦的“全國農業信息科技創新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國家及各省、市、自治區農業科研院所和大學的300多名農業信息科技領域的管理者、專家和企業同仁圍繞全國農業信息科技創新主題,展示農業信息科技取得的新成果,交流農業信息科技發展的新進展,探討農業信息科技的新機遇、新挑戰和新趨勢。
本次大會特約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張合成、副司長張興旺,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劉艷分別就“推進農業市場化與信息化技術手段及途徑”、“農產品市場調控與信息預警”、“農業科技新挑戰新機遇與新思路”作了報告。張合成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戰略決策,信息化已成為世界各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信息資源已經成為和物質資源同等重要的戰略資源,信息化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信息安全已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縮小我國信息化和國外的差距,加快推進我國農業農村信息化過程中,農業信息科技創新發揮重要引領和支撐作用。張興旺表示,在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農產品市場出現新特征、農產品市場調控面臨新挑戰的背景下,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改革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決定,必須強化市場監測預警工作,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解決市場信息失靈問題,必須加快農業信息化步伐,為創新農業生產管理和促進市場效率提升提供技術支撐。劉艷報告了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的探索和進展,分析了農業科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強調農業科技要立足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對農業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新效果,提出要繼續發揮國家科研機構牽頭作用,加強農業信息科學技術研究,建立農業監測數據網絡,開展農業科學大數據和數據分析師隊伍建設。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院士、華南農業大學羅錫文院士、中國農科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許世衛研究員等農業信息與相關學科領域科研領軍人物分別就農業大數據、農業物聯網、農業智能控制、農業監測預警、精準農業、戰略情報研究等研究方向作了精彩報告并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國農業出版社總編袁慧民和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總編張應祿也分別作了加強合作共建農業出版信息平臺和面向數字出版共贏發展的報告。
大會在許多方面達成共識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大會認為,農業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至高點,農業信息科技創新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科技創新國家戰略需求,伴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專家們認為,農業大數據技術、農業物聯網技術、智能控制、信息分析模擬、移動開發技術、可視化技術,已成為農業信息科技研究的前沿。未來農業信息科技發展的技術特征是微型化、智能化、低成本、低能耗、高適應、多融合。農業大數據技術、農業物聯網技術、無人智能操作技術、精準農業技術、農業信息監測預警技術、農業云計算和服務技術等將成為未來農業信息技術發展方向。農業信息科技創新對我國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支撐保障作用。
本次大會是農業信息科技領域高水平的學術盛會,大會達成的共識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必將對我國農業信息科技創新和發展產生長遠影響。(通訊員 王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