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牽頭,全國22個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參與編寫的《中國果樹地方品種圖志》叢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發行。
該書涵蓋了14個樹種1700余份地方品種,搶救性地保護和收集我國優良的果樹品種,許多優異、瀕危的果樹地方品種資源系首次發表,資源寶貴,數據翔實可靠,是一套高水平的專業性工具書,是一套歷經艱難險阻、真實、珍貴的考察著作,對果樹遺傳學研究和品種選育具有重要的價值。叢書由我國果樹學泰斗束懷瑞院士、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作序,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叢書有14分冊,收集核桃、石榴、獼猴桃、棗、柿、梨、桃、蘋果、葡萄、櫻桃、李、杏、板栗、山楂等14個樹種共1700余份地方品種,每一分冊的主體內容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從地方品種資源調查收集的重要性、品種分類與分布情況、調查和收集的思路和方法、果樹產業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現狀以及資源遺傳多樣性等方面進行介紹。各論部分按照東部片區、西部片區、南部片區、北部片區和中部片區等片區分別介紹了各樹種資源分布情況;對每份資源,從基本信息、生境信息、植物學信息、果實經濟性狀、生物學信息和品種評價等方面入手,切實展示該品種資源的特征特性、以便于育種工作者辨識并加以有效利用。
據悉,地方品種是在特定地區經過長期栽培和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品種,對所在地區的氣候和生產條件一般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并包含有豐富的基因型,具有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常存在特殊優異的性狀基因,是果樹品種改良的重要基礎和優良基因來源。叢書的出版對我國果樹育種工作者、技術推廣和專業研究人員將有借鑒作用。(通訊員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