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院2012年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全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優青、杰青及創新研究群體等項目的申請工作,2月14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京組織召開了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展工作會。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常務副主任杜生明應邀出席會議并作專題報告。會議由劉旭副院長主持。
李家洋在講話中指出,基礎研究是以認識自然現象,探索自然規律,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等為主要目的的重要科技活動,是促進農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動力,是培育創新人才和團隊的重要搖籃,是研究所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基礎保障。無論從國際還是國內來看,基礎研究水平和質量是一個科研院所乃至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從根本上決定著原始性創新的能力。深入系統開展農業基礎研究,對于推動中國農科院建設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實現新時期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國家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在基礎研究方面有著重要影響,得到國際國內的高度認可,特別是杰青、重點、創新研究群體等項目不僅支持強度大,而且在學術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和新的學術思想的形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家洋要求,各單位采取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項目申報組織力度,在努力擴大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申請規模和數量的同時,今年力求在重點、重大、優青、杰青以及創新研究群體等項目立項上有所突破。
隨后,杜生明作了關于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形勢、優先領域與資助重點的專題報告。
吳孔明、張友軍、李奎、李付廣等4位專家分別就重點、重大項目如何科學選題,申請書撰寫要求,申報與評審工作體會,杰青項目申請、答辯技巧與注意事項,以及項目執行實施等作了專題報告。
劉旭在總結講話中指出,中國農科院“十一五”期間共組織申報自然基金項目2739項,獲準立項537項,經費總額達1.2億元,年度經費從“十五”期間不足2000萬元持續突破、增加到2010年的4700萬元。與2010年相比,2011年立項總數增加63項,達到233項,資助經費翻番,突破了億元大關。這些數據表明,經過努力,全院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綜合實力大幅度增強,改變了以往基礎研究薄弱的情形,顯現出中國農科院在農業基礎研究領域與中國科學院、大學系統“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但院內各所間立項水平參差不齊,全院重點、重大、杰青等高影響力的項目偏少,創新群體項目仍處空白;與其它一些院校橫向相比,差距較大等。
劉旭要求,各單位要按照李家洋院長的講話要求,高度重視今年基金重大項目申報工作,對今年的基金項目申報工作做出具體的計劃和安排部署,確保申報數不低于去年,并在重點、重大、優青、杰青和創新研究群體等項目的申請和立項上有較大突破;要創新引導和激勵機制,切實發揮高級職稱研究人員的申報主體作用,制定相配套的管理辦法,向主持自然基金項目,特別是重點、重大、優青、杰青等項目的科技人員進行政策傾斜;要在科研選題、學科選擇、形式審查等方面把好關,確保申報質量。院科技管理局也要在政策解讀、能力培訓、申報指導、跟蹤服務等方面創新機制,與研究所齊抓共管,整體提升全院科學基金項目、特別是重大項目申報立項和組織實施水平。
院屬各研究所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所長、科研處長以及科學家代表共180余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