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悉,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張熠同志入選第四批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才培養人選,是中國農科院首次有人入選。
新一屆院黨組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確立了以“服務產業重大科技需求、躍居世界農業科技高端”為使命、以“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為目標的發展戰略,不斷強化知識產權管理,建章立制,注重隊伍建設和成果轉化運用,成效顯著。截止2014年年底,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6662件和392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是2312件,近兩年的占43.7%。專利質量逐年提高,近兩年獲得8件中國專利優秀獎,占全部的42%。植物新品種權申請360件,授權151件,近兩年的占19.8%。技術轉讓收入逐年增加,2014年技術轉讓收入為7.16億元。標志著全院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已漸至佳境。
建章立制,構建“三位一體”支撐平臺,打造院所互動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知識產權管理辦法》印發執行,明確規定知識產權歸屬、管理機構與職責和全程管理等,是中國農科院第一個完整的知識產權制度,也是未來指導全院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總綱領。結合具體任務,通過項目、經費及人員的靈活調配,有機整合現有院所兩級管理、研究、轉化隊伍,構建知識產權“三位一體”支撐平臺,徹底改變力量分散、各自為陣的工作格局。
強化培訓,建成知識產權網站,提升農業領域知識產權意識。組織5期培訓班和會議,共計有院內院外320多人次參加,多數內容為首次引進,獲得良好效果。在農業部和院有關部門支持下,較短時間內上線運行院知識產權網站。加強對國家政策和部門規章的宣傳、提高管理和科研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以及拓寬全院獲取相關知識的途徑。
規范流程,推行全程管理,扭轉科研工作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相脫節的局面。組織起草《中國農科院知識產權全程管理實務參考手冊》。通過明晰概念、規范行為,把知識產權創造、管理、運用和保護與科研項目的立項、實施、結題和成果推廣應用等全過程緊密結合,明確申請知識產權的目的和意義,規范研究所知識產權保護的實際操作,由單個環節管理向全程管理邁進。
統籌謀劃,全面開展專利價值分析,有效轉變“重量輕質”的申請觀念。針對中國農科院專利數量多而質量欠佳的狀況,將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評價指標納入院所評價指標體系。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匯報,如國家知識產權局、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和種子管理局等,使中國農科院成為農業領域唯一專利價值分析試點單位,統籌爭取各方資源用于全面開展專利價值分析工作。梳理分析全院有效發明專利,轉變科研人員原有觀念,提高專利質量及轉化運用效率。
搭乘種業體制改革快車,創建國家級市場化成果轉化新平臺。按照國辦發109號文,根據農業部及院領導的部署,開展政策研究,廣泛調研。為科技成果確權,開展權益比例試點,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確定交易中心四大交易內容、線上線下交易方式和企業經營模式。修改《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協調相關部門,完成電子交易平臺等軟、硬件建設并籌建公司等。上線運行國家種業科技成果產業交易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交易。通過交易平臺已完成9項新品種、新技術的轉讓、許可,成交總金額超過3000萬元。
據悉,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從2007年開始選拔全國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才培養人選,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