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萌山在講話中指出,華北地區水資源問題既是一個利用、治理和保護多重目標的復雜問題,又是一個涉及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和實用技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科學問題,還是一個涉及技術、經濟、社會發展相互影響的系統工程。啟動華北地區“華北地區節水保糧”協同創新行動意義重大。中國農科院作為國立科研單位,面對國家和地區的重大需求,必須勇于擔當,要以強力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科學求實的態度,解決制約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
陳萌山強調,做好“華北地區節水保糧”協同創新行動必須要科學地回答“三個水”的問題。一要回答自然降水如何高效利用。華北地區多年平均降水540-600 mm(1956-2010年),如何科學地配置利用,實現生產、生態、生活三重目標,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一系列科學問題要回答,需要一系列技術創新來支撐。二要回答灌溉水如何高效利用。從發達國家來看,以色列灌溉水利用率80%,美國70%左右,澳大利亞65%,而我國灌溉水利用率只有52%,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何把引來的水、工程儲蓄的水以及合理的提灌水科學高效地利用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需要創新哪些技術,需要采取哪些技術模式,是協同創新需要回答的問題。三要回答地下水保護治理的問題。華北地區地下水保護的技術路線是什么,需要哪些重大技術和工程措施,需要哪些政策保障,都需要通過協同研究作出回答。
陳萌山對項目的實施提出4點要求。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牽頭單位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科學謀劃,系統設計,進一步完善項目實施方案,體現綜合性,做到“頂天立地”。既要找準科學問題,也要找準技術問題;既要解決國家層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地方生產的實際問題;既要解決科技問題,也要探索政策、機制問題;既要解決當前問題,也要謀劃長遠需求。二是要發揮科技大協作精神。牽頭單位和負責人一定要有戰略思維,懂管理,通過大協作、大聯合,解決大問題,產生大成果,培養大專家。要通過牽頭組織,實現全過程的協同創新,更多地把國家體制優勢、制度優勢發揮出來。三是要研發和集成先進成果,做好區域示范。要充分遴選、吸納國內外、院內外現有的先進成果,力爭做到院內、院外、國內、國際“四個協同”。示范點要突出地方農業、農機、推廣部門的作用,重在技術綜合集成,創新技術模式,解決實際問題,可推廣、可落地、可復制,有標準、可考核。四是要爭取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項目實施成功與否,關鍵是能不能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項目組要多請示、多溝通、多匯報,積極爭取地方支持,配合好地方政府部門的工作,緊密對接區域農業發展需求。
中國農科院黨組成員、人事局局長魏琦,以及農業部計劃司,全國農技中心,河北省科技廳、農業廳、水利廳,河北、北京、山東、河南、天津等省市農科院,中國農科院灌溉所、資劃所、環保所、作科所、農經所,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近140人出席啟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