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30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北京召開了第七屆學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分析中國農科院科技工作形勢和任務,探討現代科研院所建設思路和舉措,推動跨越發展。來自全國有關省(市)農業科學院、高等院校、中國科學院以及中國農科院的130余位委員出席會議。會議由劉旭副主任委員主持。
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家洋在會上作了題為“建設一流現代院所,支撐服務現代農業”的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農業科技整體實力率先躋身世界前列的關鍵時期,也是中國農科院跨越發展、建設一流現代院所的關鍵階段。在世界科技迅猛發展、國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新形勢下,中國農科院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們必須始終把握公益性科研機構的基本性質,不斷強化基礎性、公益性科學研究,強化農業科技的社會化服務,創新發展機制,激發創新活力;始終把握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瞄準世界農業科技前沿,不斷強化農業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創新、生產關鍵與共性技術攻關,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始終把握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的基本特征,進一步明確全院發展的重點學科領域、重點研究方向和重點研究選題,構建全院學科發展與建設體系,不斷推進學科團隊建設、科技平臺和基地建設、創新機制和文化建設,攻克農業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真正發揮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要按照“頂天立地”、“跨越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把中國農科院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農業科研院所”。
李家洋強調,“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的目標,是基于國際國內形勢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55周年,特別是近10年來建立的基礎和條件提出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縱觀國際上一流的科研機構,普遍擁有居領先地位的優勢學科領域,擁有知名的科學家和優秀研究團隊,擁有引領學科發展和不同時期產業重大需求的科研選題,擁有裝備精良和較大規模的科研設施條件,注重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建有符合科研特點的運行管理機制,以及形成自己獨特的創新理念、治學傳統和學術文化等基本特征。要充分借鑒成功經驗與成熟做法,明確努力方向,突出辦所特色,體現學科特點,塑造治學特質,努力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流農業科研院所建設之路。
李家洋要求,推動中國農科院的跨越發展,必須科學謀劃思路,找準工作切入點,要在以下6個方面努力開展工作:一是把握農業科技發展方向,培植、培優和培強一批重點學科領域,實現研究所從研究任務發散型到優勢學科引導型的跨越;二是強化能力建設,策劃、設計和建設一批大平臺、大基地,實現科技平臺和試驗基地由單一化建設向體系化發展的跨越;三是突破條件限制,引進、培養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創新團隊,實現科技創新由領銜人才主導向學科團隊主攻的跨越;四是提高統籌能力,謀劃、培育和轉化一批重大成果,實現科研成果由數量增長向學術與產業貢獻的跨越;五是加大協同創新力度,搭建、推動和形成一批緊密合作聯盟,實現國內合作由松散性科研協作向實質性緊密聯合的跨越、國際合作由被動合作向主導合作的跨越;六是貫穿“以人為本、以研為先”理念,構建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制度與文化,實現由傳統管理向現代院所制度管理的跨越。最終,努力做到“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瞄準國際科技前沿,攀登科技高峰,引導培育和推動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學術論文等,突出學術貢獻;“立地”就是立足現代農業產業需求,開展自主創新,培育和推動形成一批重大實用性成果,在農業科技產業化、農業生產應用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突出對產業的實際貢獻。
會議期間,方智遠副主任委員宣布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第七屆學術委員會部分委員調整名單;王小虎秘書長做了2012年度院科學技術成果獎評審說明。委員們重點討論了院七屆二次學術委員會工作報告和《關于進一步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產出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會議還評審出2012年度中國農業科學院科學技術成果獎23項,其中一等獎9 項。(通訊員 張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