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家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委托,農業部科教司組織專家于4月8日在杭州對中國農科院茶葉所主持的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試點建設”進行了驗收。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許增泰副處長、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王喆副主任出席驗收會并講話。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董玉琛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陳宗懋研究員等7人組成的驗收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負責人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江用文研究員做的項目執行情況總結報告,審核了相關技術資料,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質疑。經過認真討論,驗收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全面完成并部分超額完成了項目的考核指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試點建設”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啟動的第一批試點建設項目,研究期限為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項目主要工作目標是通過對國內現有農作物種質資源進行標準化整理和數字化表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構建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和實物共享服務平臺,促進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共享和利用,更好地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農業生產、科技普及和政府決策服務。該項目2003年度擇優選擇了全國36家科研單位和2所大學作為項目的參加單位,這些單位都是作物種質資源庫(圃)的依托單位。項目共有研究人員404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約占40%。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該項目取得了如下重要進展:
1.按照《國家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植物種質資源共性描述規范》(試行)完成了水稻等50種作物61752份資源的標準化整理、整合和數字化表達;建立了共性描述數據庫和特性數據庫,為推動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奠定了基礎。
2.初步建成中國作物種質信息系統(http://icgr.caas.net.cn)和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圃信息系統兩個網站,信息系統的功能較完善,并實現了與E平臺的連接。
3.向國家自然科技資源E平臺提供了45種作物30625份資源的共性數據,向13萬多人次提供了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共享服務,為科研和生產人員提供了295萬個數據項值的種質信息;向全國755家科研、教育、生產等單位提供種質資源實物共享22689份次,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編輯出版了《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圃保存資源名錄》,共收錄33種作物41088份種質資源;完成了2527份衰老種質資源的繁殖更新,保證了共享資源的安全、正常生長。
驗收專家組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工作的長期穩定支持。
分享到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項目“農作物種質資源共享試點建設”項目通過驗收
發布時間:2006-05-24
|來源: 茶葉所|作者:admin
打印本頁
關閉本頁
院網信息發布與管理
最新動態
- [工人日報]我國科學家破譯油菜害蟲西北斑芫菁染色體水平基因組2025-04-25
- [新京報]177.65公斤 新品種刷新我國三熟制模式下油菜單產紀錄2025-04-25
- 奶牛瘤胃微生物優勢脲酶結構與綠色脲酶抑制劑2025-04-25
- 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大口黑鱸肝臟炎癥和纖維化進程2025-04-25
- 陸地棉與海島棉葉片細胞類型的保守與分歧2025-04-25
- 能調控水稻粒重的新基因“鯤鵬”2025-04-25
- 楊振海走進樹人講堂 為研究生作專題講座2025-04-25
- 納米尺度“破譯”鎘與吸附材料間的相互作用2025-04-25
- 核酸標準物質新進展2025-04-25
- 抗病毒基因的敲除可提高植物病毒載體介導的蛋白表達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