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代謝調控與營養強化團隊發現了調控玉米籽粒大小與粒重新機制,為玉米產量提升的遺傳改良提供新的基因資源。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植物學報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重要的飼料來源,是我國的第一大作物。玉米胚乳灌漿直接影響玉米籽粒的重量和品質。目前,玉米胚乳發育的遺傳學基礎研究非常深入,但灌漿和籽粒逐步增大兩個進程如何協同進行有待解析。
據陳茹梅研究員介紹,團隊通過對我國半個多世紀三個育種年代的137份玉米優良自交系籽粒長、寬、厚表型分析和全基因組掃描,發現玉米中參與調控醇溶蛋白和淀粉積累的核心轉錄因子Opaque2可以反式激活ZmGRAS11基因表達,進而促進胚乳細胞增大,介導協同籽粒灌漿進程。為理解ZmGRAS11基因參與調控玉米籽粒大小和粒重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撐,為玉米產量遺傳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資源。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通訊員:崔艷)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111/jipb.1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