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11日,由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承辦的第577次香山科學會議在京召開。會議以“農業生態功能評估與開發”為主題,圍繞“農業的生態功能及其評估方法、農業生態功能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農業生態功能保護和開發建議”等3個中心議題所涉及的關鍵科學問題及實踐應用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會議期間,云南農業大學朱有勇教授,環保所任天志研究員分別做了題為“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研發與利用”“合理開發農業生態功能,推動農業轉型發展 ”的主題評述報告。來自華南農業大學、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華南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蘭州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相關單位的專家學者分別做了中心評述報告和主題發言,圍繞3個中心議題,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推廣示范、政策措施、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會議指出,我國農業發展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農業可持續發展不確定性增多,農業生態功能開發失調,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嚴重挑戰,為維護農業的可持續綠色發展,必須促進農業發展方式的生態化綠色轉型,充分挖掘發揮農業生態多功能性,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轉型的基礎。
此次會議是農業生態領域召開的第一次香山科學會議,通過此次研討,對農業生態功能開發、利用在整個農業產業、生態產業鏈條以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會議成果將對政府管理部門及相關科研單位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會議由環保所任天志研究員、云南農大朱有勇教授、華南農大駱世明教授擔任執行主席,沈陽農大陳溫福院士等21家單位的著名專家以及有關部門代表共32人參加會議。
據悉,香山科學會議由國家科技部于1993年正式創辦。會議宗旨是創造寬松學術交流環境,弘揚學術民主風氣,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未來,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推進整體綜合性研究,啟迪創新思維,促進知識創新。(通訊員 宋曉龍)
會議期間,云南農業大學朱有勇教授,環保所任天志研究員分別做了題為“農業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研發與利用”“合理開發農業生態功能,推動農業轉型發展 ”的主題評述報告。來自華南農業大學、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華南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蘭州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相關單位的專家學者分別做了中心評述報告和主題發言,圍繞3個中心議題,從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推廣示范、政策措施、管理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會議指出,我國農業發展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農業可持續發展不確定性增多,農業生態功能開發失調,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嚴重挑戰,為維護農業的可持續綠色發展,必須促進農業發展方式的生態化綠色轉型,充分挖掘發揮農業生態多功能性,進一步夯實農業發展轉型的基礎。
此次會議是農業生態領域召開的第一次香山科學會議,通過此次研討,對農業生態功能開發、利用在整個農業產業、生態產業鏈條以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會議成果將對政府管理部門及相關科研單位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會議由環保所任天志研究員、云南農大朱有勇教授、華南農大駱世明教授擔任執行主席,沈陽農大陳溫福院士等21家單位的著名專家以及有關部門代表共32人參加會議。
據悉,香山科學會議由國家科技部于1993年正式創辦。會議宗旨是創造寬松學術交流環境,弘揚學術民主風氣,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未來,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推進整體綜合性研究,啟迪創新思維,促進知識創新。(通訊員 宋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