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浙江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由中國水稻研究所主持完成的“水稻超高產生產集成技術研究、示范和推廣”和“水稻好氣灌溉技術研究與示范”兩項成果進行鑒定。鑒定委員會在聽取了項目研究報告,審閱了有關資料后,一致認為兩項成果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水稻好氣灌溉技術研究與示范”是通過對水稻不同灌溉模式下生理和稻田生態特性的研究,明確了水稻生長過程中不同時期的合理土壤水分指標和灌溉模式,改變傳統灌溉引起的弊病,有利水稻生長,減少病害感染,改善群體生態環境,并形成了一套“三水三濕一干”的核心灌溉技術,即“寸水插秧,寸水施肥除草治蟲,寸水孕穗開花,濕潤水分蘗,濕潤水幼穗分化,濕潤水灌漿結實,夠苗排水干田控蘗”。該技術在浙江省主要稻區示范時,成效顯著。
由我國首次自主研制成功的“水稻超高產生產集成技術研究、示范和推廣”項目有以下三點創新:提出了水稻超高產理論和途徑,株型和群體模式;提煉出了以“精量播種、擴行稀植、定量控苗、精確施肥、好氣灌溉和綜合防治”為核心的技術體系(即二十四字技術);顯著減少灌溉用水量,起到增產節本功效。經多年示范和生產應用,實現了平均畝產超700公斤,高產田塊超800公斤的水平,為超高產(超級稻)品種(組合)產量潛力的發揮和生產應用提供了配套技術,該技術的應用帶動了浙江省水稻生產技術水平的整體提高,在浙江、安徽等南方稻區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為保障我省和我國的糧食安全促進稻農增收提供了技術。(通訊員 章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