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李剛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成功制備小反芻獸疫病毒樣顆粒。該成果為我國小反芻獸疫病毒樣顆粒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小反芻獸疫的防控工作及全球根除小反芻獸疫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相關文章已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發表。
小反芻獸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PPR)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OIE)規定的必須上報的山羊及綿羊的烈性動物傳染病。自2007年我國西藏阿里地區出現第一例小反芻獸疫疫情以來,全國先后有20多個省區爆發小反芻獸疫疫情,傳播呈擴大趨勢,嚴重危害了畜牧業生產安全,對我國的畜牧養殖業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研發有效的疫苗進行小反芻獸疫的預防和控制尤為重要。
該研究通過桿狀病毒-昆蟲細胞系統(Bac-to-Bac Expression System)表達小反芻獸疫結構蛋白,發現M蛋白(基質蛋白)是構成病毒粒子出芽的主要驅動力,單獨表達M蛋白就可以驅動病毒粒子從細胞內釋放,而同時表達兩種以上的小反芻獸疫病毒其它結構蛋白F蛋白(融合蛋白)和H蛋白(血凝素蛋白),可以提高病毒樣顆粒的出芽效率,形成與天然小反芻獸疫病毒樣粒子更相似的形態結構。經皮下免疫小鼠和山羊后,制備的小反芻獸疫病毒樣顆粒有刺激機體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應答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區別小反芻獸疫免疫抗體和感染抗體。(通訊員 鄔震坤)
相關鏈接: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30610/